第100章 董侯(第2/2頁)

董壽不相信厲玉麟的說辭,心裏尋思,陳烈率東翼主力三萬精銳還在鹽川府城以北守著不動,東翼的偵察騎營,就能巡哨到南面五百裏外來?

而為何又會有如此之規模的潰兵、南逃宗族滯留池山城,以致被陳烈派騎營成功俘獲?

董壽及諸將都想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但打贏了勝仗什麽都好說,總不能怪陳烈將偵察騎營派出太遠,搶在他們前面俘獲了上萬降潰吧?

……

前期武威軍也只打算推進到池山城一線或稍南一些的山地,暫時還無意冒險對兩三百裏外、鶴翔軍經營達兩三百年的鶴川嶺一線直接發動攻勢。

既然東翼兵馬的遊哨騎營已經占領池山城,而後續的步卒主力往南推進到這裏,還需要兩三天的時間,董壽也就決定先率部進入池山城,他心裏也很好奇,東翼遊哨騎營繞到他們前面占領池山城是很容易,但又怎麽就能如此精準將一萬四五千的降潰都俘獲過來。

要知道在攻破鹽川府城之後,他親率最為精銳的三千道衙兵,一天一夜追殺降潰,斃殺加降俘,也就一萬人稍多一些!

董壽都懷疑是不是厲玉麟等將虛報戰功。

這事也正常,身居高位者不能太苛求,而事後大營還要派人下來進行清點、校核,不會下面上報多少戰績,大營就全盤接納。

這時候池山城裏,逃難的普通民眾已經梳理過一遍,都驅趕到西城暫時監押下來,待做進一步的梳理後就遣返歸鄉;而潰兵逃將、南逃宗族的子弟、私扈等人,都是作為降俘重點集中關押在池北城的東北角,直接處於東翼遊哨騎營精銳的監管之下。

董壽在諸將的簇擁下登上北城樓,看著城下黑壓壓的人群,雖然兵甲都被收繳上來,但這些人裏沒有一個是老弱婦孺摻在裏面混水摸魚,便知道這邊戰功即便有些虛張,也極為有限。

這一戰,董氏並沒有奢望能直接將鶴翔軍徹底的擊潰、殲滅,一是時間來不及,董氏在西面、北面都面臨嚴重的威脅,不能長期在南面用兵。

此外,不僅帝朝天樞院不會坐視不理,而鶴翔軍南面的武藏軍,也不會坐視武威軍兼並鹽川諸郡而按兵不動,此戰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盡可能削弱鶴翔軍、增強武威軍。

這時候無論是有效殲滅鶴翔軍的有生戰力,還是俘獲大量的戰降,意義都極其重要,而後期意義更加顯著。

“好!好!”看到這一幕,董壽連聲叫好,也不再去管東翼巡哨騎營南出五百裏,對他與大都護將軍府的命令是有些陽奉陰違了,將張懷玉、厲向海、趙如晦讓到他跟前來,問道,“你們倒是好好跟我說說,到底是怎麽立下這樁奇功,可不要糊弄說,是這些人腦子發昏,逃到池山城就忘了繼續往南逃,坐等著你們來收俘!”

“末將可不敢欺瞞董侯……”

趙如晦雖然不是主將,但他資歷最老,張懷玉也不想捏著鼻子去誇陳烈外甥的戰功,就讓趙如晦上前陳述池山城所發生的一切。

說起來容易,陳海最初作為厲向海帳前的巡檢哨官,在戰前就已經奉令潛入敵境偵察敵情,大戰爆發之後,敵軍往玉龍山南麓派出大量的偵察騎兵,陳海無法返回大營,選擇繼續往池山一線深處尋找戰機。之後,陳海率部偽裝鶴翔軍信使進入池山城,暗中控制丁爽等守城武官的家小以為人質,以守城侍援的名義,將大量南降的潰卒及宗族子弟都擋在池山城,直至張懷玉、厲向海、趙如晦率援兵趕到……

整個過程說起來有些平淡,但董壽諸將都是能征善戰的老將,自然不難猜想其中的險象還生,一個環節出差就是滿盤皆輸。

聽趙如晦說完,隨董壽進入池山城的諸將都還覺得後怕,不要說陳海一個剛剛踏入辟靈境的低級武官了,就算是他們這些明竅境的強者,率領百余精銳,也不敢輕用這樣的險計啊。

大家都知道,敢用此策者,憑借並不是多高的修為,而是事後想想都後怕的驚天膽識跟控制局面的過人手腕。

“陳烈什麽時候有這麽一個膽大到都敢吞天的子侄,我怎麽不知道?”董壽拍手大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