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安置餓俘(第2/2頁)

卻也因為薊陽郡被徹底打殘了,農耕生產體系已經被完全摧毀,短時間內都不可能恢復過來,而地方上的儲糧也差不多耗盡,超過百萬規模的流民軍就不可能長久滯留在薊陽郡內休生養息。

北有強大的苗氏,南有萬夫莫開的武勝關,黑燕軍東進河陽,並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只是燕京風雨飄搖,太尉府雖然傳詔天下,勒令諸郡兵援河陽,但這時候誰會出兵?

河陽一郡,又如何抵擋百萬兵勢極盛的黑燕軍?

雖說此前有一部虎賁軍精銳在河陽郡境鎮壓民亂,但面對來勢兇猛的黑燕軍,三萬虎賁軍將卒哪裏還敢正面攔截?

三萬虎賁軍倉皇南撤,河陽地方既然沒有董氏這麽強悍的宗閥,也沒有太微宗這麽強悍的宗門,地方兵備哪裏會是兵鋒極盛的黑燕軍的敵手?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河陽就已經丟失大小百座城池,地方中小宗族、宗門或逃或降,而隨後黑燕軍又迅速往北面的雁門郡推進。

此前在雁門郡平叛鎮亂的五萬虎賁軍猝不及防,被兵力短時間就暴增到近兩百萬、有如蝗群一般的流民軍團團圍困在雁都城裏,插翅難飛。

雁門五萬虎賁軍及二十萬地方兵備就堅守了二十天,與據雁行山立宗數千年的雁門郡首宗虛靈劍宗,同時選擇叛節、向黑燕軍投降,一時間天下震驚!

這時候其他郡被地方宗閥及虎賁軍鎮壓得喘不過氣的流民軍,紛紛跳出包圍圈,快速往河陽、雁門轉移,使得聚集在河陽、雁門、薊陽等郡的流民軍兵勢一天強過一天。

坐鎮北域赤雲等邊郡、擁兵百萬的強藩苗氏,此時又派軍使進京傳報集結於瀚海沿岸的妖蠻諸部此時也蠢蠢欲動、有集結妖兵的跡象,如果帝國不能及時出兵鎮壓三郡流叛,大燕帝國都有可能一朝傾覆……

誰也沒有想到,立國數千年、根深蒂固的大燕帝國,竟然頓時間就陷入岌岌可危、隨時都會傾覆的境地,誰也沒有想到形勢的逆轉,會是如此的輕易跟措手不及。

也是黑燕軍這支強敵的突然崛起,令太子贏丹與益天帝及英王贏述之間的對峙並沒有僵持多久。

包括寧氏在內的京郡八族心裏都清楚,要是太子贏丹率駐守青龍峪大營的十萬虎賁軍與十九王所率的西園軍拼個兩敗俱傷,短時間內將沒有人能阻攔黑燕巾直入京畿。

到時候邊郡幾家強藩尚能自保,但京郡八族除了從賊,就沒有其他選擇了。

魚死網破並不符合諸族的利益,該妥協就妥協,該媾和就媾和,這時候京郡八族潛伏在水下的大佬們看到桌子都要徹底掀翻掉了,再也不敢繼續懈怠。

太子贏丹持政以來的第一道帝旨,終於在益天帝七十四年十月下旬的一天上午,順利的從燕然宮頒出傳詔天下,諸郡都不再唯太尉府的令旨馬首是瞻了。

帝旨封屠氏閥主、平涼侯屠缺出任太尉,負責協調諸郡兵馬;封益天帝第十九子贏述為天樞副使、衛尉、柱國將軍及西園軍中郎將,執掌西園軍,接管京畿及武勝、秦潼等關的防務,並負責北出武勝關對薊陽郡的戰事;而文勃源則以散騎常侍街,兼任宿衛軍中郎將,執掌宿衛軍……

自此,京畿防務及兵權落入英王及屠氏一脈的手裏。

而為避免雞飛蛋打的局面發生,雙方進行必要的媾和及妥協,太子贏丹及寧氏自然也不會受到多嚴厲的懲罰。

贏丹雖然請辭太尉之職,但依舊以太子之位兼封柱國將軍、虎賁軍中郎將等職,掌握著虎賁軍的兵權,但因此也要承擔出京鎮壓黑燕軍的重擔。在帝旨傳到潼北府的時候,太子贏丹就諸郡兵馬大都督的身份,統率十二萬虎賁軍從青龍峪大營出發東進……

太子贏丹東進後,在京畿以東地區,還有近十萬虎賁軍都將回歸到他的旗下,同時河陽、雁門等郡的地方抵抗軍以及從諸郡征調過來的援軍都要聽從他的節制。

太子贏丹這時候依舊掌握著大燕帝國最重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