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不許勝(第2/2頁)

姚文瑾利用兩天時間,緊急修繕了鐵城嶺城墻,但宿衛軍也批量裝備投石弩、天機戰車、重膛弩等戰械,僅僅守禦城墻是遠遠不足的,城墻僅僅是放置重膛弩、投石弩的陣地,姚文瑾在東城與南城的外側,挖掘壕溝、夯土築造矮護墻,形成新的多層次的防禦陣地,以應對敵軍的沖擊。

由於陣地相對狹窄,姚文瑾也只是在城外陣地總共部署四萬兵馬,更多的兵馬作為預備隊,留在殘城之內,準備輪替上陣。

考慮到虎嘯大營皆是這些年隨俞宗虎南征北戰的百戰精銳,普通將卒的作戰經驗都極豐富,姚文瑾從南城多調了兩具重膛弩,加強虎嘯大營進攻的東城。

就見虎嘯大營三個千人隊,除了六輛輕型天機戰車外,還將四十多輛盾車密集排布在陣前,形成一道能封堵淬金箭雨的盾墻,將身後的同袍牢牢護住。

宿衛軍的淬金重鋒箭儲物有限,六輛輕型天機戰車頂端所安載的重膛弩沒有咆哮,卻見幾架配重式投石弩跟隨著千人隊緩緩往進,甚至在行進過程中,就不斷拋射泥丸彈,以校準方位。

姚文瑾此時重點加強保護重膛弩陣地,將多層圓木紮制的木排,搭覆到重膛弩陣地的遮棚之前,繼續加覆草土,以減輕石彈的沖擊,看敵軍校準拋石弩的試射,他們的目標也是想先盡可能多的摧毀這邊的重膛弩。

這一刻,激烈的戰鬥氣氛像翻騰的晨霧一般,在這數裏方圓的殘城外圍展開,龍驤軍第三鎮師的將卒,多為鳳雛大營的降卒,他們面對昔日的同袍,心緒復雜,緊緊握住冰涼的戰矛、戰戟,任由那刺骨的冰涼穩住內心的焦躁跟不安。

城頭的重膛弩終於轟然響起,仿佛大雨傾盆而至,狠狠的往兩面的敵陣同時傾泄而去,第一波淬金重鋒箭,多射在敵陣前列的盾車上。

盾車所豎的巨盾,也是用淬金鐵所鑄,因為結構是相對簡單、能用車架子推上戰場移動的巨盾,因而能比戰車的護甲鑄造得更堅厚。

一寸厚的淬金盾,在淬金重鋒箭的攢射下,激濺出陣陣火花,短時間內卻沒有被撕裂的跡象。

內廷所控制的墨甲司甚至在鑄造這些淬金盾時,還刻畫了盾甲道篆在上面,使淬金盾變得倍加堅固,這種淬金盾防禦力相對於一尺半厚的精鍛鑄鐵板,想要擊碎、擊穿,不是易事。

俞浩德也是確認龍驤軍第三鎮師沒有攜帶曾在瀝泉戰場出現過的超級膛弩出戰,知道僅憑三千人,不可能將龍驤軍在東城的防線撕開,這時候果斷下令,令兩千甲騎從左翼出列進入戰場。

這兩千青狡甲騎先是在己方前鋒陣列之後,慢慢加速,在推進到距離東城陣地不足五百步時,就迅速分作兩隊,從側翼以不可擋之勢向東城陣地猛撲過去。

矯健的青狡戰騎仰天長嘶,後蹄一登,臨時夯土築成的矮護墻、濠溝,根本擋不住這些精良戰騎,讓兩千甲騎直接沖入陣中,雙方短兵相接,血腥廝殺起來。

這時候可以看出虎嘯大營的強悍來,姚文瑾派出兩隊由姚氏族衛為主的精銳,才能兩千甲騎打退下去,穩住東城陣城沒有被敵軍踐踏翻。

而敵軍六輛輕型戰陣,散到兩翼,從甲騎踐踏出來的護墻缺口,瘋狂掃射,給東城陣地上的將卒造成很大的傷亡。

相比較而言,南面戰場上趙忠所部的鳳雛大營兵馬表現則偏中規中矩,遠沒有俞浩德所部這麽靈活、強悍,被南城陣地上的龍驤軍將卒壓制在一道緩坡之後,沒有出色的表現。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跟姚文瑾最初想集中力量先打潰趙忠所部兵馬的計劃有關,以致姚文瑾將第三鎮師僅有的十二輛輕重型天機戰車,都部署在南城陣地上,戰事真正打起來,他將兩輛重型天機戰車、六輛輕型戰車調到東城陣地,才勉強將俞浩德所部的攻勢壓制住。

然而最令姚文瑾憋屈的,就是陳海許他戰敗不許他戰勝,即便看到好的時機也不能打反攻,只能不斷的將預備將卒輪替調入陣地血與火的淬煉,被動防守著,等到淬金重鋒箭耗盡的那一刻,再選擇沿鐵城嶺南麓往西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