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躍馬中原 第二章 西北鏖兵 第二節 旅途見聞

隨著出征日期的臨近,各出征部隊的準備工作也逐漸進入尾聲,無鋒見事情果然不出所料,而且城衛軍團的第三、第五師團又如願被列入戰鬥序列,當然這也與霍克爾師團長與軍務副大臣皮克是親戚有關系,因為朝廷上下都認為這次戰役是志在必勝,戰爭中立功受獎也是順理成章的,都沒有考慮過失敗的可能性。

無鋒對這次戰役倒並不樂觀,根據古基給他提供的情報,這次出征的部隊由三個軍團組成,根本沒有時間進行綜合協調訓練,在相互配合和政令統一上肯定會出現問題,而指揮官又是以前幾乎沒有領軍出征經驗的鎮國公司徒明志,根據古基反映此人性格急躁,好大喜功,卻又沒有什麽軍事才能,而對手羅卑人的征東大將軍屠答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而且近十多年來幾乎年年征戰,經驗豐富,下屬都十分擁戴他,對他的命令是令行禁止,兩相對比,雖然帝國軍隊占有兵力優勢,無鋒卻敏銳的感覺到這次戰役帝國軍隊會兇多吉少,所以在作為預備隊的城衛軍團兩個師團需要一個聯隊留下來最後押運後勤物資時,無鋒主動要求留下來,並借口自己吃壞了肚子,身體欠佳,需要休息幾天為由,其它聯隊長都求之不得。

回到聯隊中,無鋒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了蕭、梁、崔、盧四人,並將自己做出決定的依據也一並告知,四人都深以為然。無鋒還盡量避免參與戰鬥,以保存實力。要求大家盡量拖延時間,與主力部隊拉開距離,大陸公歷691年8月26日,駐紮帝都東郊的帝國城衛軍團第五師團和駐紮帝都北郊的第三師團除無鋒率領的第四聯隊外的其它四個聯隊都集結完畢,在帝都凱旋廣場接受皇帝閱兵後出征西北,他們將在河朔郡的天水府與先期出發的帝國陸軍第三軍團和第二軍團的三個師團匯合,然後一起開赴西北前線。望著整軍出發的將士們,無鋒不由的有些傷感,戰爭是殘酷無情的,這一去,不知道還有多少士兵能再回到家鄉,有多少將會變成邊關的白骨,又有多少父母將會肝腸寸斷。

三天後,無鋒也奉命押運大批的武器、糧食、醫藥等後勤物資上路出發,本來押運這些物資軍部已安排了一個大隊的輜重兵,但考慮到目前西北地區局勢混亂,馬賊盜匪勢力猖獗,為防萬一,才又加派一個聯隊的正規陸軍押運。

由於押運著大批的後勤物資,無鋒的部隊的行軍速度顯得有些緩慢,不過這正是無鋒所希望的,既可以減少上戰場的風險,還可以藉此機會休整隊伍,上路西行四天後,無鋒他們到了路程的第一站──河朔郡的晉中府,這裏是帝國中心地帶與南方、西方交接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向西前進就是河朔郡的首府河間府,也就是管瑩瑩的家鄉,也就是通向關西郡和西北郡的大道,向南則可直達五湖郡的黃岡府,向西南則進入三江郡林家的地盤,為防範來自西南的威脅,帝國西部軍區的陸軍第四軍團軍部以及三個師團駐紮在這裏。

晉中府盛產煤,帝都幾乎九成以上的工業和民用燃料來自於此。無鋒一路行來,發現這裏貧富分化較為嚴重,在晉中歇息的短暫時間裏,無鋒看見不少貧苦農民食不裹腹,而一些煤礦主卻富可敵國,社會治安也相當差,盜匪橫行。在晉中休息一晚後,無鋒一行又啟程西進,三天後到達河朔郡的首府河間府。河間府是河朔郡第一大府,人口多達三百萬,這裏地處豐水河中遊的沖積平原上,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水利發達,盛產糧、棉、油菜、芝麻、水果等農作物,農業相當發達,而且棉紡織業、農產品加工業也很興盛。這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比晉中要好一些,社會治安也要好得多。無鋒還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這裏習武之風盛行,大街上許多青壯年男子都佩刀掛劍,而且還有不少習武的場所,都十分熱鬧。

來到這裏,無鋒不由得又想起了瑩瑩、玉眉、安琪兒三人,在得知無鋒馬上就要出征遠行時,三人都有些戀戀不舍和擔心,無鋒連忙寬慰三人,說這次戰役並無多大危險,而且自己只是負責押運後勤物資,並保證戰役一完便馬上回來。在余後幾天裏,無鋒抓緊時間有機會便與三人幽會,尤其是管、花二人,更是夜夜春宵,說不完的郎情妾愛。到了這兒一打聽,管家果然是這裏一大望族,其族長也就是管瑩瑩的父親管一鳴還是當地最大的武林門派六合門的掌門人,由於管瑩瑩並未將二人的關系告訴家中,無鋒也並不打算去拜會管家。

無鋒還了解到這裏老百姓過得還算不錯與河間府城守方成松的治理有很大關系,方成松在這裏任城守已長達七年,他本是庶族出生,自己憑本事考取帝國大學,畢業後到河朔郡從一個底層小吏做起,通過十年的奮鬥,升至城守一職,他為官清廉實幹,官聲極佳,很得當地百姓的愛戴,但卻與他的頂頭上司河朔郡郡守譚可仁格格不入,譚可仁是朝廷中大皇子一派,生性狡詐貪婪,屢次想將方成松撤掉,但苦於找不到借口,只得暫時放下這個念頭。這些消息都是無鋒出發前古基提供給無鋒的。無鋒臨走前與莫倫、蘇民舜、古基三人商量好,如果自己在這次機會中能有發展,莫、蘇二人,便可與無鋒匯合,而古基則繼續留在帝都為無鋒收集情報,若事不順,則另行安排。河間府駐紮有帝國西部軍區第四軍團的一個師團,相比晉中府的駐軍就要少得多,畢竟晉中府就處於三江郡通往帝都的咽喉要道上,任誰也不敢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