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橫掃六合 第一章 金戈初舉 第七十三節 強弱之勢(第2/2頁)

應該說他的設想是相當明智的,呂宋軍和印德安軍團戰鬥力相若,如果不集中兵力使用,他根本無法獲得成功的可能,只有將力量集中在一點上,不計傷亡的強行突破,唯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呂宋軍的兩個兵團輪番沖鋒給唐軍印德安軍團第三第四師團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雖然唐軍遭已經做好了打一場防禦性硬仗的準備,但是呂宋人的驍勇和瘋狂仍然還是讓第三第四師團有些吃不消的感覺。

這兩個師團都是從太平降軍中精選出來整編而成,但是由於在印德安地區一直沒有經歷多少戰事,以至於在第一階段對漢森同盟軍的頑強防禦顯得束手無策,這讓他們從軍團長到基層士兵都感到無比羞愧,而這一戰擔當防禦重任已經讓印德安軍團有一種屈辱的感覺,第七軍團和第十軍團都可以擔當主攻任務,唯獨印德安軍團卻要承擔防禦,但是在見識了呂宋軍的兇猛攻勢之後,他們才意識到主帥讓他們承擔的這個重任絲毫不比擔任主攻輕松。

呂宋人將兩個兵團六萬人馬分成了三個沖擊波,當第一個沖擊波進入接戰狀態時,第二個沖擊波已經在穩步沖鋒,而第三個沖擊波則開始做準備,剩余三個萬人隊則臨時休息調整補充,每一波沖擊只有半個小時,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士兵們的攻擊力,保持士兵們的攻擊銳氣處於最佳狀態。

呂宋人的這種沖擊策略讓印德安軍團兩個師團吃足了苦頭,連續六個波次的反復沖鋒呂宋人並沒有感到多少疲憊,但是唐軍卻已經有些感覺到吃不消了。雖然唐軍也有意識的采取了向對付梅利人那樣的灰瓶和毒煙彈阻擊,但是呂宋人顯然對唐軍手段的了解要比梅利人強許多,而且由於左翼遮蓋面積更大,呂宋人的指揮官可以輕松的調度攻擊波方向,同時讓攻擊梯隊在發起沖鋒時再集中,這樣可以有效減輕這兩種武器的殺傷力。

呂宋人的這種瘋狂突擊給唐軍印德安軍團第三第四師團造成了重大傷亡,以至於應建明不得不更早的將自己的預備隊投入到對左翼正面防線的增援上去,否則一旦防線被突破,應建明雖百死也不足以承擔這個後果。

應建明不得不痛苦的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自己的印德安軍團無論從哪個角度比起帝國其他兄弟部隊來說都要遜色一些,現在要想彌補這個差距已經不現實,唯有用自己官兵們的熱血和勇氣來證明在這一點上印德安軍團絕不比其他部隊差。

呂宋人幾乎是亡命的沖鋒一次接著一次,印德安軍團第三第四軍團在獲得了第二師團的增援後仍然相當被動,不過這至少保證了這條戰線暫時性的穩固,但是連親臨一線的趙劍鋒也意識到如果繼續這樣被動防守下去,只怕潰敗也是遲早的事情。

趙劍鋒率領軍團直屬聯隊從側面的逆擊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度打亂了呂宋人的攻擊波次,但是久經戰事的呂宋人不是梅利人,幾千兵力在這樣多達幾十萬的大會戰中是難以取得決定性的效果的,當克魯夫果斷的命令側翼佯攻部隊加強攻擊力度時並命令預備隊全面壓上後,趙劍鋒取得的戰果就像海邊的泡沫一樣很快就湮沒在一浪接一浪的攻勢中了。

如同挾帶中無窮巨浪的風暴一般瘋狂的拍打在印德安軍團的左翼正面防線上,呂宋人也已經將吃奶的力量都使出來了,尤其是在獲知了梅利軍前鋒在極短時間內就遭遇了唐軍毀滅性打擊之後克魯夫更是心急如焚,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任何選擇,也來不及詛咒那大言不漸的塞洛維了,唯有搶在梅利軍崩潰之前徹底將唐軍左翼突破,只有這樣,他才能確保這一仗能夠有一個完美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