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橫掃六合 第三章 立馬橫刀 第十二節 劃時代意義(第2/2頁)

當第六軍團一舉奪下傑美洛地區時,接到命令的第二軍團便甩開哈拉雷徑直向西穿插直撲安坤城,僅僅三天後在遭到第二軍團和第六軍團聯合攻擊的安坤城便被攻陷,馬其汗第十二兵團全軍覆沒,而此時接到國內消息的馬其汗大軍才剛剛來得及從越京城下脫身踏上歸途,而此時第二軍團和第六軍團在已經在傑美洛構築起了厚實屏障,甚至連第八軍團也抽調了兩個師團加入戰場,就是要死死地將馬其汗大軍當在安傑行省以西越京以東的狹窄地域中。

與此同時,三國同盟軍終於再度發力,在馬其汗國東部展開全面攻勢,三國同盟軍在馬其汗東部連續攻城拔寨,僅僅只有兩個兵團軍隊的馬其汗人在面對五倍於自己的三國同盟軍時表現得異常驍勇,但是寡不敵眾,三國同盟軍這一次沒有再作任何停頓,沿著波洛河南北兩岸迅猛推進,直逼馬其汗國都桑林城。

大陸公歷702年5月18日,大唐帝國皇帝李無鋒在中州皇宮內接受帝國幾大報刊采訪時發表了題為《對馬其汗最後一戰》的演講,命令已經在帝國五湖地區集結的帝國十三、十五軍團南下巴布韋草原和安坤,加入對馬其汗最後一戰中去,虎衛軍團和第一軍團則合兵一處在越京東線發動攻勢,加上三國同盟軍的二十多萬大軍,一百多萬大軍同時在幾個方向對已經被分割包圍的馬其汗大軍發動全面圍攻。

5月31日,大唐第一、第二、第六、第十五、虎衛軍團全部加上第八軍團一部在越京以東和安傑行省以西之間的狹窄地帶對馬其汗人主力發起最後一戰,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大決戰,大唐軍隊在面對馬其汗軍優勢騎兵沖擊下將最新裝備於第十五軍團的三個師團火銃兵優勢發揮到了極至,馬其汗人引以為傲的角馬重騎兵和斑馬輕騎兵遭遇了滅頂之災,將近十萬騎兵在面對穩步推進的大唐軍時顯得無以應對,最終在火器開始大規模登上舞台的第一戰中成為了殉葬品。6月9日,被後世譽為“劃時代的一戰”天馬原戰役結束,馬其汗人二十多萬大軍除了三萬多人被俘外,其余二十多萬人盡皆戰死於天馬原。

後世軍事史書都對這一戰進行了幾位詳盡的描寫,尤其是在火銃與重裝步兵聯手挑戰馬其汗角馬重騎兵和斑馬輕騎兵的經典之戰更是刻畫得相當細致,唐軍利用重裝步兵加上運輸車死死圍困穩步推進,並利用運輸車中藏匿火銃兵實施多層次襲殺的戰役使得馬其汗人的騎兵力量幾乎沒有對大唐的軍隊構成太大威脅,整個一戰中,唐軍僅僅只有不到三萬人的損傷,而這些傷亡還大多是在圍剿殘敵時,馬其汗人誓死不降的情況下造成的。

正是這一經典之戰後,傳統的重裝騎兵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利用活動車輛和柵欄可以有效的阻截重裝騎兵,而火銃又可以大量殺傷重裝騎兵,這個兵種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而輕騎兵的地位雖然也受到了削弱,但是輕騎兵靈活機動的速度和反應能力仍然在戰爭中有用武之處,尤其是在日後短銃開始出現後,輕騎兵的斬馬刀和短銃相結合的裝備讓輕騎兵的歷史使命得以大大延長。

而在重型運輸車輛中藏匿火銃兵對付重騎兵取得的極佳效果這個戰例在戰後也被迅速反饋到了樞密院,樞密院也開始考慮如果將轟天雷用運輸車輛裝畜力牽引,這樣就變相的擁有了移動式的重型攻擊武器,這對於日後的野戰和攻城戰也必將起到變革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