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峰(第3/4頁)

只有在進入開識期,正式開辟識海後,識海才是真正的識海,是肉眼可見的真實存在。

脫凡三階,百煉,九轉,開識,分別代表的就是身心意三者,即身脫凡體,內腑通靈,意念凝實。

從這個分別中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由外入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由實入虛,再由虛轉實的過程。

在這其中,身脫凡體是最容易的,百煉一過,直接由凡體化為靈體。

內腑通靈次之,這個時候,就稱其為通靈而不是靈腑了,也就是說,九轉期並不是讓人的五臟六腑變得和靈體同档次,而只是通靈而已。這就是為什麽九轉期的修者,內腑受傷能夠復合,但是徹底破滅卻無法再生的緣故。因為它們還沒有修成真正意義上的靈腑。

等到了開識就更不一樣了。

能夠開辟識海即算成功,連通靈的地步都算不上,那屬於天心紫府要做的事。

即便如此,開識的難度也數倍於九轉,其本身就是一個小關卡,甚至有了失敗風險。

這種失敗風險可不是說沒沖擊成功的失敗,而是失敗後反噬己身的失敗,意義完全不同。雖然沖擊開識的失敗,沒什麽死亡率,但是失敗一次靈魂就受創一次的代價同樣不小。

若是靈魂受創太過嚴重,則從此潛力耗盡,前路斷絕。

所以說仙路之上艱難重重,這不是開玩笑。誰都知道路不能越走越窄,但是誰也沒法控制自己的道路。就如現在,唐劫也不敢說自己沖擊開識一定成功。

而只要他失敗,那這通往未來的道路也就必然會窄上一分。

這刻唐劫端坐於地,雙手扶膝,意念已沉入腦海中天關所在。

所謂天關,就是開辟識海之處。

這裏就像是一片黑暗虛空,灰蒙蒙一片,什麽也看不見。

對於正常沖擊開識的人來說,要做的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將自己的意念凝聚其中,通過意念掌控靈氣,開辟出一片可容納自身意識的空間,是為識海。當完成這一步時,意念就不再是意念,而是依托於靈氣化成有形之物,也就是靈識。

在這一過程中,修者必須小心翼翼,因為識海的開辟是直接通過靈魂層面來完成的,稍有不慎就會反噬己身。

盡管在熟悉之後,這種反噬的幾率不是很大,但每年依然總有許多沖擊開識失敗的例子出現,有甚者甚至會把自己沖擊成白癡。

即便不考慮這種極端例子,一想到一次失敗帶來的靈魂受創可能會讓自己前路變窄,潛力縮小,唐劫也覺得壓力山大。

沖擊的心法早已熟悉,準備的工作也早已妥當,然而就在開始之際,唐劫卻有種患得患失的感覺,使他竟遲遲下不了決心。

一旦失敗怎麽辦?

一旦失敗怎麽辦?

一旦失敗怎麽辦?

這個聲音不停地在他腦海中回蕩著,有如心魔一般,攪得他心神不安,使他無法專注。

意念凝形的心法停留在最後關鍵的一步,遲遲不敢踏出,直過了好一會兒,唐劫才長嘆一聲,松開雙手。

他放棄了沖擊。

此時此刻他的心態,已根本不適合再沖擊開識,如果強行沖擊,那他的失敗率不是兩成,而是百分百。

這個時候,唐劫到是真正明白了那些天心巔峰面對紫府境界的各種心態。

他們中有許多人早就到達了那沖擊的一步,卻始終停留在那個境界,不是他們沒有能力,只怕有許多人也是心存畏懼吧。

而當這種畏懼產生的時刻,失敗就變成一種必然。

正因此,強如鳳紅鸞,燕長風這樣的人物,坐看紫府亦不敢沖擊,那般心態可想而知。

而相比之下,明夜空沖擊紫府的魄力與決心,也就更顯得可貴。

怪不得天下英雄眾多,紫府卻終究只有那麽寥寥數人,畢竟大多數人都是怕死的。

不過自己說起來出生入死無數次,早算不上怕死之輩。

既然連死都不怕,為何還要怕這小小挫折與失敗呢?

唐劫一時找不到答案,就這麽冥目苦思起來。

好一會兒功夫,他突然仰頭大笑起來:“原來是這樣!我怕的其實不是死,而是沒有希望!”

對於唐劫而言,死亡從不可怕,自從他誓滅天神宮開始,他就知道自己與天神宮之間只有一方能活。正因此,他想盡辦法對付天神宮,甚至不惜再度暴露自己。

但是活著而沒有希望,卻比殺了他更讓他難過。

靈魂受創造成的潛力下降,前路變窄等影響,於旁人而言或者只是一點小小損失,於他而言卻是希望斷絕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