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騷(第2/3頁)

葉昊天覺得這兩個名宇很有意思,於是問道:“後面幾重叫什麽?”

少康皺了皺眉道:“那些名字都很難記,我是過了一年多才記住的。後面依次是‘芰荷’、‘芙蓉’、‘木蘭’、 ‘秋菊’、‘幽蘭’、‘聞風’、‘瑤台’。”

葉昊天聽了心中“咯噔”一下,這幾個詞怎麽那麽熟悉,熟悉得就像是認識了幾十年的老朋友一樣,每個詞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感。然而自己到底在哪裏聽到過呢?

他在記憶中迅速地搜索著,忽然之間仿佛掠過一道閃電,接下來是震耳欲聾地雷聲,一首無比熟悉的詩詞浮現在腦海:“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縭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時暖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聞風而紲馬;望瑤台之偃塞兮,見有絨之佚女;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

這……這不是屈原老先生的《離騷》嗎?這是怎麽回事?他怎麽會知道昆侖仙境九重天的名字?難道屈老先生最後沒有死。竟然跑到昆侖山來了?還是他到了昆侖山又回去了?尤其是詩的結尾,明明白白的寫著“吾將從彭鹹之所居”。彭鹹中的鹹就是巫鹹!而亞鹹卻在守護著昆侖山的東門第七關。難道當年屈原也連闖七關見到巫鹹了?還是說在第七關的時候沒有闖過去?否則為什麽闖關的石碑上沒有記載?可是假如沒闖過去他怎麽能知道九重天的名字?想到這裏他心中激動萬分,覺得應該回去問問亞鹹。

當他回頭張望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走出很遠了,而身邊的兩人正關心地看著自己,於是他猶豫了片刻,想了想決定還是先上山,屈原的事還是等離開昆侖的時候再問吧。然後他平靜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向前一指道:“走吧,我們進山。”

蘭兒看著前方山巒起伏、草高林密的景象。問少康道:“大哥,這裏的神仙平常進入第二重山都是飛過去的嗎?”

少康搖搖頭道:“進山通道一共有五條,大多數人是徑通道進去的,不過也有很多人是直接飛過去的。”

葉昊天接口道:“我們也飛過去。不過要在進山時多繞兩圈,希望能找到九命蛤蚧。”

隨後三人飛身來在山林之上。眼見他們像鳥雀一樣一會兒飛起一會兒落下,反復折騰了二三十次,就是沒有找到九命蛤蚧,別說九命,連個一命蛤蚧的幼仔都沒碰到過。別地東西倒是弄了一大堆。葉昊天明白這也不是通靈寶玉的錯。因為自己每次下去都確實找到了靈藥。原因是這裏的寶貝太多了,九命蛤蚧只是其中的一種,不算什麽非常珍貴的東西,所以在通靈寶玉中的感覺都差不多。他心中猶豫要不要把龜鏡取出來,說不定龜鏡能幫上忙。考慮了一會兒他還是放棄了,想再找找看,或許九命蛤蚧還在前面吧。

少康的背囊裏裝進了越來越多的東西。他已經笑得合不攏嘴,對於能否找利九命蛤蚧並不是很在意。

葉昊天卻覺得過意不去,因為他已經給了少康很大的希望,不想讓他失望。這其中還牽涉到做人的信譽問題。假如他連九命蛤蚧都找不到,又如何能令少康相信跟著他就能找到萬滅王鼎?所以他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九命蛤蚧。

蘭兒也很高興,時不時地進入乾坤錦囊幫他整理采集到的靈藥。

看看這片山林實在找不到九命蛤蚧的影子,葉昊天安慰少康道:“或許還在後面幾重山裏面吧。”說著繼續向前飛去。

飛過山區之後是一片無限的草原,葉昊天老遠就看到草原正中有一片很大的苗圃,於是招呼少康和蘭兒過去瞧瞧。

少康一邊飛一邊介紹道:“這是屬於眾仙共有的‘縣圃’,每個人都可以在裏面擁有一塊地,種植自己喜歡的東西。”

走進看時,葉昊天發現縣圃很大,周圍圍著欄杆,裏面種植了各式各樣地奇花異草,正有不少人正在圃中忙碌著。他們並沒有走進去,只是手扶欄杆遠遠地看著。

少康不斷地指著圃中的花草樹木給兩人介紹:“你看,那就是甜雪,那是素蓮,那是碧藕…… 白橘,哎呀,快看,那裏有人在種玉!”

葉昊天和蘭兒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不停地將頭轉來轉去,看到了不少從末見過的植物,只是離得太遠看得不夠真切。

葉昊天看著看著忽然發現苗圃的另一頭有一個熟人,竟然是自己在雁湖見過的、應該呼為師叔祖的天師道第四代天師張盛,禁不住心中又驚又喜,當即飄身而過落在距離張盛不遠的田埂上。蘭兒和少康也飛過來站在他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