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節 談判成功(第2/3頁)

何況教廷對待各國可不是多麽好,他們經常找借口幹涉各國的內政,還要每年上交教廷十分之一的賦稅,弄得各國的君主都煩的要死。別忘了,神權和君權的爭鬥可是持續了幾千年,雖然各國君主現在迫於教廷的強大,而不得不堅定的跟在教廷後面,可是心裏無時不刻想著擺脫教廷的束縛。

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國家,可以和教廷正面抗衡,各國怎麽可能願意為教廷打頭陣呢?所以他們心理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思,那就是讓貧道和教廷狠狠的拼吧,等兩敗俱傷了以後,各國也好出來揀便宜。再不濟也能在最後時刻討好新主子,這已經是他們慣用的伎倆了。

有了這個打算以後,聯軍和貧道的談判就變得異常的順利。大家都有了求和的意思,也都知道對方的大體底線,所以很快就達成了協議。首先就是,聯軍正式解散,各國承認大漢對全部卡特國土的占有是合法的。記住,是全部,也就是說,卡特從此以後,就算是滅亡了,徹底的被大漢吞並。

第二,各國的部隊需要分批撤走,並幫助大漢封鎖海路,防止卡特王室逃亡海外。要是叫他跑了,那以後麻煩可就大拉!要是被教廷利用的話,很可能會招來他們的報復,還要影響對占領區的統治。所以,斬草要除根那。

第三,大漢要無償送給各國十萬匹戰馬,以後每年還要平價賣給各國最少一萬匹戰馬。嘿嘿,咱吃肉,怎麽也得叫人家喝點湯啊?他們這次損失了這麽多戰馬,也的確是急需。我只要在賣的時候提提價,那就什麽都有了。

第四,各國承認大漢為大陸上第四個帝國。同時,三大帝國願意和大漢簽定和平協議,協議規定四大帝國以現有領土為基準,五十年內不得相互攻伐。如有違背,其余三國共討之。

其實,這種協議根本就是騙小孩子的玩意,絕對不可能到五十年就一定會被破壞了。不過,這個協議卻是三大帝國拿來搪塞教廷的好工具。以後教廷要是逼迫三大帝國打大漢的時候,這就是不出兵的最好借口。

這個協議進行的實在太順利了,以至於不到十天時間就談完了,然後送交四大帝國的皇帝親筆簽字,就可以正式生效。可是四國轉一圈也要幾個月,我可等不得,聯軍也等不起啊?軍費可是他們自己掏的。所以,實際上,這個協議早早的就開始了實行。

其實還有一些私下的小細節,出於各方面的考慮,沒有寫進去。比如霍福帝國的五萬俘虜,我就是很大方的白送回去,一個銅板的贖金都沒要,也沒有寫進去,不然的話,有實在太傷他們的自尊了。

而且,還有更搞笑的一幕呢,那就是聯軍指揮官塔巴斯閣下,親帥大軍,勇敢的攻占了無名丘。汗,當然,那裏的大漢部隊早就得到了命令,一見聯軍上來,馬上就跑掉了。

於是,聯軍指揮官塔巴斯閣下總算是成功的捍衛了血色雙旗的榮譽。當然,這樣掩耳盜鈴的做法很幼稚可笑,人們會更加嘲笑塔巴斯的。可是要沒有這個台階下的話,他自己死了不要緊,難道他手下千夫長以上的軍官也都跟著抹脖子?

塔巴斯其實是個很要強的人,為了部下,他才不得不演了這出戲。所以,在他親自登上無名丘以後,趁人不注意,就真的自殺在那裏了,遺言就是,用血色雙旗包裹他的遺體,埋葬在這裏。他敢做敢當的行為總算挽回了他的名譽,人們沒有再嘲笑他,反而都稱贊他不愧是個真正的軍人。

聯軍指揮官塔巴斯成了悲情英雄,可是倒黴的歐陽若蘭卻成了眾人唾罵的對象,盡管在這場戰爭中,她的表現可圈可點,實在是夠出色的了。可是戰爭是殘酷的,它從來只論勝敗。兩百萬聯軍損兵折將,大部被圍,最後,還被迫簽定了一份如此沒面子的協議,才能保命回來。

只要不是個瞎子,誰都能看出來聯軍敗得有多慘,所以身為主帥的歐陽若蘭受到了廣泛的非議,說她沒七公主的本事,領的什麽軍啊?害得各國都損失慘重,還有說她和龍五有勾結的,也有說她本來就是個笨蛋。總之,一大堆的臟水都往她身上潑了過去。以至於後來聯軍談判的人裏都沒有她,早早她就被迫回國復命了。要不然,有她在的話,也不會被我占了這麽多的便宜啊。

嘿嘿,貧道必須坦白的承認,我有罪啊,這些流言臟水全都是我叫人潑的,而那些失敗的人,像大,三皇子為了自己的面子,也推波助瀾,幫著我把責任全推到了她的身上,才最終導致歐陽若蘭的失勢。

貧道這樣對待一個小姑娘,其實很不地道,可是我一個大男人,在談判桌上和她一個靈牙利齒的女人鬥嘴,實在是有點為難啊。這個關鍵時刻,說不得只好耍點小手段,叫她自己主動出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