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血肉磨坊

一個大戰役,一次大決戰,勢必會有一個前線最高統帥。

律策之戰乃是西南,東南,東北三大戰線,尤其需要軍令一統,尤其需要一個最高統帥。大律遲遲沒有公布最高統帥,實在是一個讓外界感到驚訝的事。

不過,律帝悄然親臨前線,為戰略之爭做出了一個結論。統帥的人選,也終於出來了。

北陸侯出任最高統帥,武侯出任副帥,夜放天走馬上任西南戰線,即西南方面軍的統帥。三代名將集結在律策戰場,端的是光芒萬丈。

除了夜放天,這份名單基本不出意料。夜放天是副都督,能擔任西南戰區統帥,顯然是被破格提拔,大律栽培這一代將領的意思很明顯。

北陸侯和武侯的消息,就像漣漪,悄然無息的蕩漾開。

連續三代的頭號名將出馬,也能看出,大律有多麽重視此戰。

北陸侯和武侯盛名之下,北策軍不少將領都頗有忐忑之心。並不誇張的說一句,當世所有正在服役的將領,全部都研究並分析過這兩位的若幹戰例。

北陸侯這個五百年來唯一被公認為九洲第一的頭號名將,積威太重了。

不過,很快的,北策將領和外界,漸漸發現,並認為,也許北陸侯老了。

公認戰略戰術,皆為最高水準的北陸侯上任以來,表現平平。不能說是毫無作為,作為一個普通名將的表現,是足夠了。但作為第一名將,顯然表現太平庸。

北陸侯上任後,要求東南和東北兩線,盡量配合西南線發動全線進攻。

攻防之中,實在沒有任何表現。

也許是心理震懾太大,北策很多將領親自經歷了這種巨大的落差,從一開始的恐懼,很快就變成了輕蔑。

北陸侯又如何?他老了。現在不是他的時代了,是我們的時代了。

王策察覺部將的心思,三申五令的呵斥兩遍。不少將領稍微收斂,不過,仍然多少懷有幾分輕視。於是,王策也懶得理會了。

“對面在搞什麽?”

同樣,這是王策的些許疑惑。北陸侯出任統帥,沒有太大的動作,和北策軍依然是戰場拉鋸,打成了陣地戰。

今天你推進一點,明天我就反攻過來。就像王策印象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和法軍的前線。

壕溝,陣地,絞肉,中遠程“炮火”等等,構成了一個血肉淋漓的血肉磨坊。主攻西南線,大律軍和北策軍在這一條長達四百裏的戰線上,拼命的堆積生命,進行冷酷殘暴的絞肉戰。

平均每三天一次大規模攻防,三天一大打,一天一小打。

短短二十余天,大律西南軍傷亡超過五十萬,北策軍(含北唐軍)傷亡二十萬,亂世軍團傷亡十五萬,炮灰軍團損失一千三百萬。

不計戰靈軍,平均每天傷亡超過三萬人。照這麽下去,不消一年,雙方投入的所有兵力,都會死光光。

短短二十來天,整個西南線傷亡之慘重,震驚天下。

冰雪在三月就已融化,露出了春天的綠色痕跡。

王策走向前線,忽然擡起腳,從腳下折了一朵不知何時茁壯長出來的小野花,拈在鼻子前嗅著淡淡的野花香味。

回首掃視,身後管縉雲和韓邑等兩地將領都在西南線。

王策不想批評他回來之前,北策軍幹得如何。不過,他接管之後,首先做的,就是召集所有高級將領,公開闡述了戰事在未來會出現的艱難,也公開闡述了自己的作戰思想。

隨後,就是一系列的戰略,以及相關人事調整。

此前,北策軍兵力分散在三面,被動防禦。王策接任後,要求主攻西南,東北以防禦為主,東南以防反為主。

東北線,迎戰的是來自大律東北和北方兩府,在過去常年與蠻子作戰,是戰鬥力最強大的兩府。

不過,和北唐相似。大律平定蠻國之後,戰略方向改變,做了一系列的軍事調整。北方府淪落為最次要的防區,東北府遷移南下,靠近北策府。

大律北方兩府精銳早已被調入南方,剩下多數是入伍沒幾年的新兵。東北線反而承受的軍事壓力,是最小的。

於是,王策任命鐘雲寂郭少潛,馬躍和卓昊等坐鎮東北線,統轄六個軍團,七十萬大軍。面對大律東北方面軍一百五十萬。

從某些角度來說,東南線的重要性,甚至在西南線之上,也將會承受更大軍事壓力。於是,王策任命顏鼎為東南線統帥,一樣是六個軍團,七十萬大軍。對面的大律東南方面軍則只有一百萬。

顏鼎善守,並已表現出相當出色的戰略能力,以及大軍團作戰能力,由他來坐鎮東南,是最穩妥不過,也是王策最放心的。

王策親自坐鎮西南線,統轄八十萬混編聯軍,因這些日子的絞肉戰,已是只剩下約六十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