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探索(第2/2頁)

“今天怎麽樣?”帕特洛克問。

“克雷西達驗證了我的電磁理論,現在基本可以確定,法則力量應當是一種具有混沌屬性的力量,它比我們知道的一切力量都更加神秘,博雜和龐大,但並非不可計算。”蘇沉回答。

“這不可能。”帕特洛克反駁道:“法則力量只能領悟,不能計算。”

“那只是因為計算的根基不夠。”蘇沉反駁:“法則力量的整體性個強,它具有強大的聯動效應,所以難以駕馭,可一旦成功,卻有著超乎常人的力量。”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蘇沉終於對法則有了一定的程度的理解。與源能不同,源能就象錢,當你掌握了一部分的錢後,你就可以用它去做生意,去影響其他的錢,從而產生連鎖的反應,這個反應的結果,就是你所期待的奧術、源技。

但是法則力量不同,法則更加深層,也更加奧妙與博大。

它就象一台精密的機械,你掌握其中一部分是沒用的,你必須掌握開關,樞紐,某個關鍵的點,然後才能啟動這個機器。

但這比喻又不全對,從克雷西達那裏,蘇沉知道了一個事實,就是法則與源能力量還是有著直接相關的。

這種相關就是必須掌握源能力量到一定層次後才能感受到法則力量。

這就是為什麽感悟法則必須自身修行達到極限。

不管是哪種極限,都必須是一個極限才行。

生命極限,元素極限,甚至修行極限,都是如此。

克雷西達就是在雷系方面達到極限才領悟了雷聲法則,可以對聲音進行掌控。而法則力量與源能力量最大的差別就是,前者是唯心的,純乎一心的運用。

簡單的說法,就是源技奧術這類東西,都有固定程式,我要釋放一個電磁風暴,就必須先使用電磁風暴的源力模型,不可能我形成一個白塔折躍的模型而釋放出一個電磁風暴。就算是天賦和本命也不過是大大簡化了模型過程,其形成本身的方式是不變的。

但是法則力量不同,法則力量完全唯心,當你掌握了這力量後,就真正是天地之力為你所用,你想要什麽,就單純只需要想就可以了。源力模型出招技巧什麽的,對法則是沒有意義的。

不過這不是說你真的想做到什麽就做到什麽,法則有自己的對應特性,比如克雷西達領悟的是雷聲法則,所以他就只能在這方面隨心所欲,其他方面就不行了。

而要想做到這步,就必須先對源能力量掌握到極致。

所以說源能是法則的基礎,這點到沒錯。

問題是源能巔峰到法則感召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飛躍,這個飛躍不是修行可以解決的,而只能是領悟,在領悟過程種感受到法則的感召,然後理解並掌握部分法則力量。

而這個過程,不是靠修煉和運算能得來的,只能靠天。

簡單的說,看人品。

這也是克雷西達和蘇沉之間最大的差異所在,因為蘇沉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從源能巔峰到法則感悟之間,一定有可以計算的通道。

雙方因此發生爭議。

作為已經感受過一次法則感召的克雷西達完全無法理解同樣擁有法則力量的無名為什麽會如此執拗於法則的可計算性。

他認為法則就是天地意志,是天地承認你的實力,從而降下的權柄。

這也是絕大多數法則領悟者共同的認識。

法則,即是天地法律,故名法則,亦即權柄。

掌握法則,便如掌握法律一般,是這天地間最為崇高的存在。

這樣的權柄,怎麽可以去計算、研究和自己獲得?

不,那只能是上天給予。

克雷西達要蘇沉計算的,不是自己去爭取的方法,而是如何更好的“討好”上天,從而獲得更多的感召。

但蘇沉顯然不如此想。

他始終堅持認為:法則可以通過計算獲得。

之所以以前的人沒獲得,那只是因為他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計算還不夠。

在這一點上,就連帕特洛克都覺得蘇沉有些走火入魔了。

他嘆氣道:“法則的力量是天地本源的力量,你要計算它,那就等於去算計這片天地。”

蘇沉回答:“正如你所說,這不容易,但不容易與不可能卻是兩碼事,對嗎?”

帕特洛克立刻無言。

沒錯,不容易與不可能終究是不一樣的概念。

蘇沉又道:“源能與法則的區別,就象是已知與未知。要想探索未知,就必須先站在已知的巔峰。這本身就是這世界給我們的提示,當你對已知的力量掌握到足夠層次,你便可以去理解它,計算它。所以不要被那廣闊的未來所迷惑和嚇倒,我所需要做的只是一直走下去,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