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 翻雲覆雨(第2/2頁)

郭嘉一聲哂笑,而後好奇的問:“如今局面如何?裴宏志有何反應?”

“謝靈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朝中諸多部閣大佬,都已亂了陣腳。”

魏征說話時,神情漸顯凝重:“不過看來那位裴相,依然是聲勢浩大,揮手之間,有近半朝臣附從,可謂是只手遮天。陛下他想要得逞心意,怕是還有一場較量。”

“法儒二家聯手,自是聲勢浩大。只怕陛下他,亦是心驚駭然吧?”

郭嘉一聲嗤笑,面現嘲諷之色:“這些世家派閥,在這個時候,已不在乎學術之爭了。”

以往秦廷,都是法儒二家爭權。可自從十年前,王安石任職尚書左仆射開始,這兩方的世閥豪門,就漸漸有了合流之勢。

終究是天聖帝的改革與提拔寒門士子之舉,影響到了這些人的根基。如今的朝局,已是天子與朝臣之爭,是寒門對世族的反抗。

“不過我料今日之後,陛下他定會想辦法分化拉攏,最多月內就會定下此事。那些人看似聲勢龐大,可終究非是一體同心,還是有破綻可尋的。”

搖著頭,郭嘉興趣缺缺:“且這王安石是否回國,已與我等無關。”

他只需將這引子,拋出去就可。無論王安石是否歸國,這朝中都已沒可能在近期之內,舉行廷推。

裴宏志等人只會全力阻撓王安石的回歸,滿朝上下都不會再有人,去在乎安國府嬴氏。

拿那位安石公與嬴沖比的話,前者是一座高聳如雲的山峰,而後者則是一塊規模稍大點的石頭。

前者砸入海內,可掀起滔天大浪,後者則只會是‘咚’的一聲,最多激起些許水花。

可能這比喻有些誇張失衡了,然而如讓裴宏志選擇的話,卻定然會將那位安石公,當成真正大敵。

如此一來,這場朝爭,他已不負嬴沖所托。可接下來,嬴沖交代下來的另一件事,卻讓他頗為頭疼。

要在益封之時,索要聶縣為封地麽?可這件事,真把他給難倒了。

“先生似乎很是煩惱?”

魏征見狀,不禁好奇的問:“不知是因何故?可方便說出來,讓我也參詳一二?”

“沒什麽——”

郭嘉搖頭,皺眉看著那宮門:“只是感覺不能親身參與朝堂,消息閉塞,很多事情看不清楚。”

就比如那裴宏志等人的應對,當時的表情等等,還有最讓他在意的,那樞密正使陸正恩等人的反應——

這些場面,他不能親眼見到,就不能準確的把握朝局。不能把握朝局,他也就無法對接下來大秦朝政的走勢,安國府接下該做的動作,做出準確判斷。

何人可以為友,何人可以借力,何人需要防備,何人在仇視——這些他都覺茫然。

“這是自然!”

魏征失笑:“說到此事,我也想勸先生,還是在朝中領個官身才好!否則多有不便,日後還有的是麻煩。”

郭嘉聞言不禁遲疑,可隨後還是搖頭。他之所以不出仕。是因他不願與嬴氏皇族有牽扯。

畢竟日後,是要挑動嬴沖起兵,反了這秦廷的。否則他的主公,以臣子之身,如何能入那爭龍之局?

只是食人俸祿,忠人之事。自己拿了秦廷的俸祿,哪裏還能心安理得的為安國府謀劃自立之事?

且他們龍脈士,倚重於氣運,在這方面更需謹慎有加,以避反噬。

“此非良策,何況在下的專才,也不在此!”

郭嘉搖頭,他的才能在於韜略,在於廟算,而非是這朝爭。

且朝堂之上爭勝,講究的是安定,平穩,定勝負於波瀾未興之時。

似他這般,用一些奇謀妙策,短時間內能起到作用,長此下去,卻定會遭遇挫折。

不過他現在,也不是沒法可想。

“此事你我二人,都不精擅,那就找一個精擅此道的人好了。”

魏征聞言,不禁揚眉:“這樣的人,可不好找。”

“剛好有一個!”

郭嘉笑了起來:“你大約不知,謝靈與天聖帝談妥的條件之一,就是謝安入國公府,任職國公府長史。”

魏征略覺意外,隨後就又問道:“此人有何奇處?真能勝任?”

“他是嵩陽七子之六。”

這句道出,郭嘉就見魏征滿臉的不以為然,頓時失笑:“那麽他二十三歲時,就以五品郡丞之身,將他的州牧鬥倒,這個戰績算不算?那個時候,謝靈還不是參知政事。如今歷經六年磨礪,想必這位,也該被打磨成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