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四章 蓋棺論定(第2/2頁)

其實這所謂的世襲罔替,對嬴沖而言並不重要,畢竟他的封地與‘儀同郡王’的賞賜,已確定了是世代承襲。後世子孫雖無郡王之名,卻有郡王之實,只缺名義而已。

可天聖帝此舉,卻是別有意蘊。分明是在向世人明示,這位陛下對武安王府依然信重如故。且也為隆國公龍在田的舉兵,蓋棺論定了。

——那非是‘清君側’,而是反叛!

如此一來,無論是嬴沖當日大朝中通過的人事任免,還是對龍氏裴氏等一眾叛亂朝臣的處置,都再難有掀翻的余地。

而當這消息傳出,首先為此歡喜鼓舞的,就是禁軍將士。龍氏叛亂之罪坐實,那也就意味著他們在此戰中的功勛,也將被天聖帝所追認。

不過除此之外,也不是沒有壞消息,比如嬴沖的‘樞密副使’,被天聖帝給拿下了。

盡管那位陛下,除了提升他的世爵之外,又增封三縣封地,同時晉他為鎮國上將,保留神策上將之職的同時,並新創冀宛團練軍節度使一職由他兼任,令武安王府再次權勢大增。

尤其是後者,冀宛團練軍節度使職司內不但包括了冀門,馬邑,雲中三郡,總數二十萬人的團練武裝,也包括了武陽郡那四個新建的團練師。使武安王府對北方的掌控,愈發的根深蒂固。

除此之外,還有嬴飛鴻調職井陘關,升任新建的虎衛軍節度使,嬴雙城轉任賀州定武軍節度使等等。

總而言之,他在禁軍的親信部屬,大多都得以升職,不過卻很少是在禁軍之內,而是入調邊軍與府軍系統。

——這些事情,大多都還處於部議之中,仍未確定。不過以嬴沖料來,如今朝野上下,應當是無人能阻陛下意志,卻必有許多人樂見其成。

需知天聖帝這種種厚遇,都掩飾不了將他本人踢出朝堂中樞之外,以及在禁軍中的影響力大幅下降等事實。

從此之後,他也只能如武威王及武德王一般,通過宗黨與盟友影響中樞,自身卻不能躋身其內。

不過嬴沖對此,倒是不覺有什麽不滿的。畢竟大秦三千年中,朝中從未有人以王爵之身,而列席政事堂與樞密院者,這是大秦數千年以來的成規。

安國嬴氏一門一上將,四節度使的恩遇,更是前所未有。

郭嘉亦是大為感慨:“陛下他對主公的情義,果然是非同尋常。看來這位已是心有成算,欲令殿下世鎮北方了。”

嬴沖對此言卻毫未在意,自始至終,他都從未疑過天聖帝。

而如今他也只想早日入京,將那嬴高打入萬劫不復之地!

……

同是二十九日的清晨,在鹹陽城內,議政殿中,此時朝中所有三品以上群臣,都匯聚於此。

只因天聖帝十宮大比在嵩山呆了將近半月,又在山河社稷圖中被困了十日之久的緣故,朝中已有許多積壓之務,未曾得到處置。故而自二十六日的大朝後,二十七與二十八日,又都是連續的小朝會,且每天直到夜間才會散朝。

為求效率,天聖帝將所有的三品之臣聚於此間,可以更方便的處置朝中大政,免去了諸司之間傳遞奏本與消息時的延誤,而今日也不例外。

“此戰武安王率禁軍於東河郡,破一百五十萬敵,使雍秦二州之亂,在數日之內平定,確實有大功於國!雖說本國功爵之制,速來重外戰而輕內爭。可如此輝煌大勝,卻也是我大秦國朝以來稀見。”

天聖帝面透笑容,看著朝中群臣:“若然諸卿再無異意,那麽武安郡王晉升世爵郡王與益封之事,可以就此定論了!”

殿內卻是一片沉寂,而諸朝臣的臉上,都顯出了無奈之色。

這位陛下的手段,的確是比嬴沖溫和得多。這位並不似後者,喜以暴力壓服,可行事堂而皇之,同樣令人難以抗拒。

這次就是如此,這位天聖帝明擺出一副不先將武安王的功勛與爵位議定,就不打算處置雍秦二州近十萬在押世族的態度,終於逼迫在場的朝臣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