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拈花指

昔年,佛教世尊釋迦牟尼在靈山召開大會,漫天神佛與會,無不殷殷切切地望著佛陀,盼著今日能一聽蓮花妙經。

大會伊始,佛陀低眉閉口、沉默不語,眾佛與菩薩靜坐相候,不一會,佛陀拈一片金色婆羅花花瓣,睜目揚眉,示於眾佛、菩薩及尊者羅漢,眾皆愕然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佛陀便將正法眼藏和涅槃妙心傳傳於迦葉,言道:“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不傳。”

這就是佛門著名的“拈花一笑”的故事,講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理,佛祖拈花不語,展現的是一種安閑、靜謐的美妙心境,迦葉尊者在那一刻體會到了相同的意境,因此會心一笑,跟上了佛陀的節奏,因此被傳了法位。

由此可見,揣摩領導的心意是多麽重要!

拈花一笑的永恒瞬間成為佛教的經典故事,蘊含的道理還是大道無言,類於道教的見微知著,再次證實了至高道理是有其想通之處的。

後世佛門大能據此故事創制拈花指一項絕學,經久不衰,列於七十二項絕技之中,掃地僧此時手中所持經卷,便是拈花指秘籍,他回首看著賈裏玉,便是在詢問修煉這一卷如何,賈裏玉微笑不語,便是回應。

兩人這一番交流,與“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之故事不謀而合,是三年心有靈犀的延續,也是一次有關佛門經典的探討。

掃地僧與賈裏玉相對沉默地掃了三年地,其實也相當於他考察了賈裏玉三年。

考察他是否貪藏經閣中絕世秘籍?

考察他是否嗔怪掃地僧閉口不語,漠然以待?

考察他是否背地說他人是非,不辨真假,顛倒黑白?

考察他是否心志不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堅持到底?

結果觀察了三年,他發現賈裏玉不僅毫無退縮之意,而且心意漸趨堅定,於藏經閣經書固然無窺視,於他亦無所求,一顆赤子之心日益澄澈、純凈。

按說賈裏玉五六歲年紀,正是天真無邪的時候,旁人見到他不該懷疑他心有三毒,但對掃地僧來說,一雙慧眼早看破浮生百態,洞徹人心機變,賈裏玉什麽地方不掃,偏偏來掃藏金閣,說明並非心中無物,而且他五歲外貌,百歲心智,無論如何遮掩,以掃地僧的境界,總有察覺。

此外,自古以來,無論中原外邦,武林高手潛入少林藏經閣盜經偷秘籍之事時有發生,各種手段層出不窮,賈裏玉是不是某個城府深沉的武林高手安排在少林寺的棋子呢?這是不是另一次令人防不勝防的盜經行為?

掃地僧不能確定,他能確定的是目前有至少三位武林高手在偷盜藏經閣經書,其中兩位簡直是常駐藏經閣。

有鑒於此,掃地僧決定正面出現,直視賈裏玉年幼老成之狀態,若是盜經者,便隨手度化,若不是便著意磨煉觀察,時機一到,傳幾卷經、講幾句道也是一段佛緣。

三年間,他親眼看著賈裏玉以萬般佛經凈化心靈,親眼看著他抵制諸多誘惑,堅守本心,小小年紀能有這等修為委實不易,掃地僧決定成全於他。

天公作美,這日天降暴雨,正是時機已到,掃地僧於閣前等他,若來,那是水到渠成,若不來,那是機緣未到,只得再等三年。

所幸賈裏玉一如既往地出現,掃地僧心中竟有種欣然之感,為驗證這種默契,他特地選了七十二絕技中的拈花指,是為最後一試,結果賈裏玉再度沒有讓他失望。

“拈花之道,講究意在言外,心領神會,無此心境,便難以修成此功。”掃地僧將經書遞給賈裏玉:“拈花勁道,似柔實韌,修煉時務必專注,不可分心。”

賈裏玉接過經書,微微躬身致謝。

“此功一共八式,普通人練成須五年,練精須十五年,練至化境,須三十年,你且嘗試修煉,不必求速,亦不必怠慢,一切隨心意所至,困惑處,可於每日掃地時詢問。”

掃地僧提著掃把開始打掃藏經閣,賈裏玉席地盤腿而坐,開始默念經書,不過一個半時辰,已然記下全書,這也是他念經三年的收獲之一。

合上經書後,他將經書放在掃帚把上頂回到書架遠處,然後跟著也去掃地了。

有一說一,賈裏玉如今學武,已很難碰到不解之處,凡世間武學,能讀懂便能參悟,能參悟就能學成。

如果射雕世界的他還只是一個天賦不錯的少年,那麽此時的他已然是一個地仙境界的大能,其眼光精深老道之處,便是掃地僧都略有不及。

掃完藏經閣,賈裏玉沒有發問一句,離開藏經閣時,已經學成了第一式。

這一年,賈裏玉九歲,本也到了學武的年齡,慧輪再熱愛念經,也不能再反對賈裏玉跟隨師兄弟們練武。

少林本寺子弟,十四歲後便有了下山歷練、履足紅塵的機會,但在下山之前,須闖過十八羅漢陣,賈裏玉距離十四歲只有五年,除非他是喬峰那樣不世出的天才,否則五年的修煉,斷沒有闖陣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