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九十年代(五)

秋去冬來, 一年很快就到了頭。

曾經承諾過引娣娘過年會將引娣帶回來的李艷並沒有將引娣帶回來,只是托人帶了五十塊錢回來。有了這五十塊,引娣一家誰也沒有過問引娣的去向。

這年的雪下得很大, 康玉樹看著大雪掩蓋下的河山十分高興, 雪大說明明年雨水足, 不管是莊稼還是藥材, 都會有個好收成。

而康家已經不種地了, 因為收藥材實在是忙不過來,只留了一塊地種蔬菜,其他的地都給了村上其他人種,到收成的時候給幾百斤糧食算是土地的承包費了。

高粱和紅薯現在已經不是康家的主食了。

一年又一年,時間飛逝。

一轉眼,康靜要中考了。

而也就是在這一年, 康家和白叔合夥辦了一家小型的藥材加工廠。藥材加工廠是秋天才開的, 康靜中考完之後,和康玉樹一起,跟著白叔進城去考察了一番。這個時候, 各行各業都處於欣欣向榮的狀態, 藥材市場的前景也一片大好, 尤其是這種野生菜肴更是稀缺。

他們一共在省城待了一周的時間。

康靜對省城十分熟悉, 她前世在這裏生活了大半輩子。雖然現在的布局和以前的有所不同, 但是大致的地方變化並不大。

這次進城, 除了考察, 也順道玩了一天。

康玉樹這輩子都沒有來過省城,康靜不好表現得自己對這裏的熟悉,還好白叔經常來省城,特意帶著康玉樹和康靜父女出去逛了一天。

康玉樹買了不少東西。康靜也買了一些, 給冬梅和康謠買。

她給冬梅買了雪花膏,給康謠買了一些文具和衣裳。

康靜沒怎麽給自己買,現在的衣裳款式她實在已經喜歡不起來了。

閑逛到一處公園時,走累了的三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休息。康靜坐不住,她注意到一旁有家報亭,想到自己對現在這個時代的情況並不了解,康靜就獨自走到報亭,準備買兩份報紙看看。

買了報紙,康靜回到了她爹身邊坐下。

康玉樹和白叔在商討開辦工廠的事情,現在康玉樹已經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他仿佛是天生做生意的料,膽大,也很有想法。最開始康靜每次提出新想法的時候,她娘冬梅總是很保守,只要提到擴大生意就會很害怕,害怕虧損,但是康玉樹不一樣,他每次都會支持,並且學習能力也強。他以前是睜眼瞎,自己名字都不會寫,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要想做生意,不識字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他讓康靜給他買了新華字典,從拼音學起,現在已經認識不少字了。

康靜埋頭看報。

報紙上刊登的都是一些時政,也有一些短評之類的。

她讀完一面之後,翻了個頁。

版面最下角有一則希望工程的公益廣告,刊登了兩張照片,是山區孩子求學的照片。照片中那些衣衫襤褸,但是目光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康靜前世有錢了之後就一直在做公益。她自己是從山區出來的,知道山區的孩子求學的艱難,看這些孩子就像是看她自己的從前。

她現在也算是小有積蓄了,每次賣了藥材,她爹都會取一部分零錢給她,算是給她的零用錢,不管她怎麽花。

但是康靜幾乎沒怎麽花過錢,一來是沒地方花錢,而來她也不想亂花錢。存到現在,都存了一百來塊了。

等回了旅店,旅店樓下就有一處郵政。

這次因為來省城,她想著自己可能有東西要買,所以將錢都帶了來。

她數了數自己剩下的錢,取了一半出來,和康玉樹打了聲招呼,去了郵政將錢匯了出去。

在省城的時候,康玉樹和白叔就已經決定要辦一家小型藥材加工廠了。白叔做了這麽多年藥材生意,對個中行情還是比較了解的。

本來只打算在省城待一周,但是後面想著來都來了,連加工的機器一起買回去。

康靜就在省城又多待了一周。

她不知道希望工程那邊有沒有收到她匯過去的錢,就打了電話過去查詢。

她匯過去的錢那邊已經收到了。

“收到就好。”康靜道。

對方接電話的是個姑娘,說話聲音柔柔的。康靜說了再見,正要掛斷電話,那邊小姑娘突然道:“女士,是這樣的,我們希望工程現在推出了一個一對一的支助計劃,不知道您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下。”

康靜的聲音其實聽起來有些稚嫩,可能對方也沒有想到她僅僅只是個初中生,畢竟五十塊錢也算是數額比較大的捐款了。

康靜頓了頓,“您請說。”

“就是我們這邊有一些孩子由於家庭條件的原因上不起學,我們推出的一對一支助計劃,您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選一個支助…”

那邊的女生詳細地將這個計劃給她講了一遍。

康靜其實並沒有這個打算,因為她現在的身份都只是個學生。希望工程那邊的人很希望這些孩子能得到支助,繼續他們的學業,所以就舉例一般地將其中幾個的情況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