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哢!戰鬥力探測器……爆炸啦!

小白車駛入四環路的時候,李崢依然在回味與教授共渡的美妙時光。

真正談到學術問題的時候,教授的語速出奇地慢,倒不是腦子轉不動了,僅僅是在思考精準簡練的措辭罷了,李崢甚至懷疑,把這次談話記錄下來,其表達大概已經完全滿足論文標準了。

比教授面見愛因斯坦時幸運的是,李崢至少聽懂了六成。

當然,這也是因為教授刻意規避了深邃的表達,更多的時候都在評價一些天馬行空的猜想和方向。

當然,這裏面必定包含統一場論,愛因斯坦也是因為這個請他去辦公室的。

這個愛因斯坦晚年專注的領域,直到現在仍然存在一些玄學成分,也是廣大民科熱衷的部分。

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晚年已經淪為了一個產出貧乏的科學家,思維不負早年的犀利,反而像牛頓一樣,沉迷於一些虛幻的,不存在的,哲學意義上的東西。

但教授並不這麽認為。

他認為統一場論是一堵墻,研究物理學到一定深度必然會接觸到的墻,造物主為了防止人類窺探,在宇宙形成之初樹立的一堵墻。

而那些才思敏捷的天才,無疑會比其他人更早地撞到它。

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在跑馬圈地一般瀟灑地拓寬了物理學的疆域後,都不可避免地撞到了它。

他們因此不得不停下偉大的腳步,試著去越過它、擊穿它、觀測它,乃至去幻想它。

沒人比他們更癡迷於墻那面的世界,癡迷她的美,她的未知。

正是這種癡迷,給了現代物理學方向。

今日的基礎物理,最重要的問題,正是對統一場論的探索。

那些質疑愛因斯坦晚年犯迷糊的物理學家,如果能活到今天,大概只能嘴硬地說“全人類的物理學家都在犯迷糊”了。

無論是量子力學還是弦論,都是在回歸物質的基本單元,試圖找到一套解釋一切力量的統一結構。

這堵舉全人類之力,半個多世紀仍然只敲下來半塊磚的真理之墻,又憑什麽埋怨一位老人沒能在有限的晚年將其一拳擊穿呢?

當然,當年埋怨愛因斯坦的人並不是在埋怨這件事。

在他們的視野裏,只看到了一位老人停在了空氣面前,上上下下反復摸索,敲敲打打,便笑他傻了、瘋了。

直到幾十年後他們真切地觸碰到了那堵墻,才來得及歌頌他幾十年前的偉大。

而在當世物理學家中,能冠以“偉大”之名的,大約只有教授其人了。

只因他塑造了一只空想之拳,一舉擊入了這堵墻的中心。

在主宰宇宙的4種基本相互作用中,楊—Mills規範場論統一了其中的兩個,並且搭起了與引力的橋梁。

這不僅引發了一場物理學革命,同時也是量子力學誕生的三大基礎之一。

如果非要將教授與愛因斯坦相比,那麽教授最大的不足在於……

他太長壽了。

長壽到退了休以後,仍然可以四處與李崢這樣的年輕人合影。

而且又趕上了互聯網時代。

畢竟,除了李崢這類人以外,沒人會為了搞懂楊—Mills規範場上網,還是八卦撕逼更契合年輕人需求。

當然,李崢也沒能克制住自己,稍微八了一些卦。

不過後面的談話,多是圍繞著統一場論延伸開的。

與經典物理學不同,現代基礎物理學與數學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教授更是數次強調了幾何在基礎物理中的重要性。

全程,幾乎都沒有談到宇宙、粒子這些字眼,反倒是提了不少數學概念。

可以說,真正現代物理學家的世界,像數學一樣精致,也像數學一樣枯燥,對大多數人而言,最爛的科幻小說也比最傑出的物理論文要有趣得多。

好在,李崢的數學水平剛好處在理解教授論述的門檻上,那些絲絲入扣的講解雖不比科幻小說壯闊,卻也足夠他“妙啊”好幾次了。

這也難免讓李崢想到了解其紛,只是教授的思維圖像比他要清晰殷實許多,不像他總是跟喝多了似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啥。

嘀嘀!

後車的催促將李崢拉回了眼前。

前行十來秒到達下一個堵車點的時候,李崢難得地檢視起系統界面。

關鍵時刻到了——

【學運:79→117】

教授的確學運昌隆,但能吸取的也就這麽多了。

回頭可得找個理由,再去吸……拜訪一下。

至於眼前……

【★天魔挑戰★——完成!】

【天魔,已不拘泥於某個學科,將自己與學習融為一體,聚攏氣運,只為沖向更高的天際。】

【開始學科融合……】

【計算學科相關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