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7章 技、術之說

“明王也是博聞強識之人,”何邪笑著繼續侃侃而談,“當知當今武學,若是尋常武功,則只有運功線路,招式技巧;但凡高深武學,卻都有一篇總綱在前,此總綱可作為心法,悟通了,這門武功才有可能修至大成,若悟不通,即便練得再爐火純青,卻也難再進一步。”

鳩摩智聞言立刻認同點頭:“不錯,一門武功的總綱,既是心法,也是武理,唯有高深武學,才有自身獨特的武學道理。”

諸如小無相功、火焰刀、大部分少林七十二絕技,莫不是都有總綱心法。而江湖中的尋常武功,比如五虎斷門刀之流的,就只有招式和內功線路。

“何某把武學之境,分為四境。”何邪道,“第一境乃技,技者,道之用也,便是招式、套路。精於技者,即便內力平平,也可憑借精妙招式稱雄一方,叱咤一時。此境界所求者,在一個巧字。”

就比如笑傲江湖世界的武功,就是偏向於“技”,這個世界把招式的變化發展到了極致,任你內力再深,葵花寶典和辟邪劍一出,就能稱霸武林,技藝精妙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能近乎於道,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無招勝有招”這類的說法,都是在“技”的範疇,追求的都是大巧不工的境界。

“第二境乃術,”何邪繼續道,“術者,道之徑也。此境更注重內力和功法,但凡高手,無一不是內力深厚之人,以氣禦招,所以精於術者,更擅於從真氣上改善武功威力,以研究真氣妙用為本,此境所求者,則在一個韻字。”

就比如天龍八部這個世界,更偏向於“術”,內力不高,在江湖上就絕不可能入流,而你要是不把內力玩出花兒來,你也永遠不能成為天龍最靚的仔。

“術”的境界其實是技巧和思想的結合,一門好的武功,除了精妙的招式,也一定注入了創立者的思想,你要想學好這門武功,就一定要認同創立者的思想,若想有所成就,你就必需品悟出這門武功中所蘊含的哲理。

而高深武學的“總綱”,其實往往就是偏重於“術”的武功的精華所在。

但為什麽說這一境界所求者在一個“韻”字呢?

因為你學一門武功,學它的思想,悟它的道理,但你永遠不可能學到創立者的程度,因為歸根結底,這是別人的武功,別人的思想,別人的道理,也是別人的人生。

所以你不可能完全領會這門武功想要表達出的意圖,你只能得其韻,你得到的韻味越濃,對這武功的領悟就越深,境界也就越高,修煉起來也就越快。

當然,你若是能把這門武功推陳出新,在原有基礎上不斷融入自己的思想,那麽這門武學也就有了你的韻味,未必不能超越前者。

就比如何邪的辟邪神劍,還有喬峰的降龍十八掌。

“當然,這兩個境界並無高下之分。”何邪接著道,“所謂技能通神,術可成道,只要將一種境界推衍到極致,最後都是殊途同歸,只是難易程度問題而已。”

無論是鳩摩智還是王語嫣,都是一頂一的聰明人,對於武學一道都有自己很高深的見解,勝過這江湖上絕大多數人。

但何邪這種劃分的方法,還是讓他們如醍醐灌頂般,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鳩摩智欣喜不能自已,何邪這麽一說,他只覺以往遇到的很多難題,竟全都引刃而解,豁然開朗。

而王語嫣也因技、術、巧、韻之說,瞬間明白了何邪傳她辟邪內功,又傳她北冥神功的用意,再加上她龐大的武學知識儲備量,此刻她腦海裏瞬間已有了好幾個融合這兩門武功的方案,一時也激動欣喜萬分。

“朝聞道,夕死可矣!”

鳩摩智眼中含淚,激動無以復加,他恭恭敬敬匍匐在地,向何邪行大拜之禮,無比崇敬地道:“先生傳道之恩,小僧無以為報,請受此拜!”

何邪笑了笑,等鳩摩智完全拜倒後,才上前扶起了他。

他完全受的起這一拜。別看他好像只是總結了武學的兩種境界追求,但這其中所蘊含的意義,絕對讓鳩摩智終身都受用。

有了何邪這一番話,等於是明確給鳩摩智開辟了一條大道坦途,從此在武學上,鳩摩智有了目標,有了方向,絕不會再走一點彎路。

所以鳩摩智叫何邪“先生”,因為這真的是傳道。

王語嫣雖然不通人情世故,但她還是識貨的,也知道何邪剛才所說的有多難得,她能聽到,簡直是天大的機緣。

此刻她神色有些訕訕,連鳩摩智都給何邪跪了,她心裏也很感激,但她卻不想跪。

她跟何邪現在的相處方式很是舒適,她怕這一拜,把這份輕松舒適給拜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