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水困平陽

時光倒溯到七年半之前,伯羿崩開大隴山、阻住大河河道,從西荒高原湧下的大水被大河南岸的大隴山與北岸的賀蘭山阻擋,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堰塞湖。金烏國滅國、歡兜部損失慘重,就連伯羿自己的部族也有二百余人喪生,但給下遊爭取了半年時間。

這半年只是個大概的約數,各部族一邊抓緊時間轉移人丁和各種物資,留守人員可堅持到秋收後,然後帶著當年收獲的新糧及時完成遷移。在天子帝堯召集的天下眾君之會上,各位君首都該做什麽,也早就商議妥當。

在某些事情上,中華天子帝堯可能比少務省心,因為他直接把天下眾君叫來商量即可,剩下的事情則需要各位君首去辦以及相互協調。此前執行帝令與盟約不力的大大小小二十余位君首,已經被伯羿宰了。

也就是在這場眾君之會上,伯羿交回了神弓,被罰歸族思過。

天子帝堯雖然看似省心,但是這樣執行政令,絕對沒有在巴原上那樣有效率。還好有重華居中協調,崇伯鯀在第一線率領軍民治水,丹朱則取代伯羿巡視監察各地,司職倒也很明確。

在伯羿給下遊爭取的這半年時間內,重華除了協調各部事務之外,重點還做了一件事,就是在離帝都平陽百裏之外的中條山南麓建造了一座新城廓。此城被稱薄城,後來經擴建又被稱為蒲阪城。

半年時間,當然來不及建成一座新城廓,但重華也不要求立刻就把整座城廓都完全建好。與少務在巴原上新建迎天城的思路一樣,先暫時開辟一個大型的營地,將周邊的重要物資都轉移到這裏,然後依托營地盡量建造更多的房屋,再向外圍開墾田園。

這座新城廓依托中條山南麓的緩坡而建,背靠其高聳入雲的主峰,位置非常重要。此處南臨大河,可隨時監控水情;東望中原,正是中華之地的核心區域;向北還可以與太行、王屋余脈相連,方便聯通洪水淹不到的大片地域。

重華就是按照建造一座大型城廓的規劃來開辟營地的,先將自己的父親以及同父異母的弟弟送到這裏定居,隨即中原一帶將被洪水淹沒的很多重要部族,都將族人遷到了周邊安置。城廓剛見雛形的時候,大洪水到了。

伯羿崩開大隴山堵住洪水的時間,確切地說是五個半月。假如各地都按照帝堯以及重華的命令,先期便開始轉移物資,秋收之後立刻全體遷移,時間上也完全來得及。

可是和巴原一樣,中華各部也會出現各種意外的狀況,有的君首在混亂中甚至對各分支部族失去了掌控。被洪水淹沒的區域中仍滯留了不少人,也有所謂的流寇和叛軍,還有人的動作慢了,在遷移過程中總想觀望,而且不忘在沿途搜刮他人遺留的財貨。

崇伯鯀在巴原上松開息壤神珠,下遊死了萬余眾。而大河下遊的洪水忽至,當場喪生三萬多人。

假如伯羿當初不崩開大隴山,下遊差不多也就死這麽多人,就算更多也多不到哪裏去。因為那時各部族已在兩個月前就開始了遷移,後來聽說還有半年時間,很多人又回去了。至於最後還沒有及時遷移至安全地帶者,大多是抗命或故意觀望拖延的人。

但不論怎麽說,伯羿總算給下遊爭取了這麽多時間,讓天下各部來得及做更多的準備。大洪水之所以來得這麽迅猛,並不是堰塞湖的水位緩緩漫過了山脈間的隘口,而是在當地突然發生了一場地震,山脈有好幾段薄弱處被崩開了,大水突然湧下。

在這種情況下,洪水當然不會走原先的河道,頗令人措手不及。歡兜大部在大隴山以東的不少村寨,又被高處湧下的山洪沖毀。就連伯羿部族也被沖毀了好幾個村寨,喪生數百人。

地震導致山崩、洪水下湧中原,對世人而言只是漫長苦難的開始。如今七年過去了,洪水仍未有消退的跡象。大河歸海,如果下泄的水量超過上遊的來水,水位便會漸漸下降,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可是多雨天時持續,各條河流的水量無法及時下泄,所以大洪水始終沒有消退,只是隨季節有所漲落,中原仍是一片澤國。

這七年,天子帝堯一直坐鎮平陽城中,而平陽城四周已被大水環繞。洪水漫到了平陽城下,夏季時恰好淹到城墻的墻根,而冬季則向後退出數裏。

帝堯留在平陽城中不走,當然有他的考慮。巴君少務坐鎮巴都城,穩定了整個巴原的民心,而天子坐鎮帝都,當然是要安撫天下各部之心,讓大家心裏有底。

如果大水真的淹沒了平陽城,帝堯乘坐雲輦隨時可以轉移,但恰好就差了那麽一點,大水只漫延到城外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帝堯為表明與各部子民共渡難關的態度,當然就不好再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