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夜訪

彭鏗部出人力、物力,征發民夫並提供糧食、牲畜、車輛,全力支持與配合伯禹治水,此事在眼下卻對他們並無什麽好處。而伯禹也不能讓彭鏗部吃虧,他的計劃與在相柳部時的做法一樣,召集淮澤一帶各部族首領議事,先指出治水成功之後將有哪些好處與收獲。

淮澤水退之後,淮水兩岸以及河淮之間這一大片地域,很多地方都會化為沃野平原,眾部族可以在原有領地的基礎上,再根據各自為治水出力多少,劃分將來的好處。如果淮水治理成功,就等於中原之地自然向南延伸,並與大江流域連接成片。

這一帶與大江流域的情況不太一樣,以往人煙密集,各分支部族很多,相對而言各自的領地範圍都不算大,但發展的時間較長、物產也相對豐富,因此受洪水的影響也更大。很多小部族的領地已全部被淹沒了,不得不舉族遷移到其他部族的領地中暫時托身。

在這長達十余年的災難中,因為遭受了種種損失,各部的總人口在持續地減少,如今已不到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二,現存的可供安居的土地相比當年也僅有一半。假如按照伯禹的治水方案,將來淮水兩岸以及河淮之間將有大片的新沃野,可供人們重建更美好的家園。

但是商議的結果卻不圓滿,甚至還不如伯禹在相柳部中召集各部族首領商討的成果,原因很復雜。

首先是有一些中小部族已經消失,他們在遷居的過程中幾乎已與其他部族完全融合,或者說被人趁機吞並了。當伯禹提到,原先生活在被大水淹沒地區的民眾將來可以返回家園時,那些已吞並了其他部族人口的各位君首,當然不會放棄已到手的利益、任由那些新部民離開。

水患肆虐已久,很多情況都已經改變,伯禹不得不命伯益重新統計當地各部族,因為不少以往的部族如今已名存實亡,甚至在山野地帶,還居住著不少已脫離部族的流民。羋連倒是幫了不少忙,他對彭鏗部周邊的情況更為熟悉。

伯禹又稍微修正了一下方案,以當地現有的部族為基礎,誰為治水出力更多,誰將來就可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得到的響應也並不熱烈。曾經在大江流域很好用的招,在這裏居然不太好用了。

伯禹是讓大家以今日的出人出力,來換取將來的遠景利益,而在座的很多部族首領都顯得很“精明”,他們並不願意主動領取太多的任務。

假如伯禹治水不成功,他們幹再多也是白幹,假如伯禹治水成功,淮澤洪水退去化為良田,有得是利益可占,而且越強大的部族越能占據更多。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不相信伯禹真能完成承諾,將淮水一帶改造成眼前沙盤上展示的樣子。

伯禹一人當然不能,必須是各部族自己動手才能完成,而這恰恰是問題所在。

其實大江流域各部,當初同樣質疑伯禹能否治水成功。但治大江之水有個前提,就是劈開巫雲山引洪水下行,利用洪水沖淤造就大片良田。伯禹事先和各部有個約定,他先搞定了這件事,各部再按照他的治水方略行事,而他果然搞定了。

照說治理淮水並沒有治理大江那麽難,首先就不需要搞定劈開巫雲山這麽難以想象的事情,只是情況更復雜,需要眾多零散勢力協力配合,不像大江流域那樣各自幹各自的就行。也許正因沒有在大江流域劈開巫雲山的震懾作用,所以各部族好像不太相信伯禹定能成功。

崇伯鯀的殞身之地羽山,其實就在淮澤以東不遠,當地各部族與崇伯鯀都很熟。就連崇伯大人都辦不到的事,各部顯然不會輕易相信更年輕的伯禹能行。但也是由於崇伯鯀的關系,在座眾人對伯禹的態度都還算尊敬。

伯禹所召集的各部族首領,幾乎超過一半的人不願意主動領取任務,或者說所願領取的任務遠遠達不到伯禹計劃的要求,這水還怎麽治?在場還有不少部族願意盡力支持伯禹,有人幹脆明言這是為報崇伯大人之恩,言下之意也是對治水成功不抱指望。

正因有這些人的表態支持,其他的部族首領就算心中不支持伯禹,但也不會公開反對,商議才不至於不歡而散,但治水方案仍然無法按計劃落實。

待眾人散去後,小獬豸善察說道:“今日大大小小的部族首領或其代表來了五十六位,中華伯君有十一人,還真是熱鬧。他們其中大部分人並非反對治水,而是心存狐疑。

受苦難日久,民生凋敝至今,再要集合人力、物力來這麽一出,假如您仍像崇伯大人那樣治水無功,那麽他們將來的日子可就沒法過了!還不如在現居之地求個安穩,待往後再慢慢恢復元氣。淮澤現狀已如此,也不會更壞了,就放那裏吧,這就是不少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