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誰種的因果(第2/2頁)

女兒從妻成妾,即便不看葛家名聲,就沖虞家那位主母,他便不願答應。

然而他再不願,為了情投意合的那兩人,為了葛氏已丟的名節,也只能委屈一次。加之虞博鴻苦苦相求,廖家也表示可以接納葛氏並善待之,葛家最終同意了。

奉旨成婚沒多久,葛氏便也入了將軍府。

葛家名聲不顯,這事並不引人注意。

而虞博鴻看不得葛氏受委屈,很快,便查清了當日母親和妹妹聯手斷送了自己和葛氏姻緣之事。他一怒之下,只用了不到十天的功夫,便為那個驕縱過頭,母親最疼愛的妹妹相看了一門婚事。而對方,是個滿身酸腐氣,滿口大道理的讀書人。

孫氏自然要阻,虞家小妹也哭鬧不願嫁,然而虞博鴻給的理由冠冕堂皇:“長兄為父”。

“那公子飽讀聖賢書,剛好可以好好教教你,什麽行為才是禮義廉恥,身為女子又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這是對小妹說的。

“您不是一直在勸我文人的好處,與文人成婚的好處嗎?怎麽?小妹與我,同配文人,您又有何不悅?”這是對孫氏說的。

強硬的虞博鴻到底是一家之主,孫氏抗爭無果,虞小妹便嫁了出去。

府裏的氣氛截然不同,孝順的兒子行此逆舉,心疼的女兒嫁的糟糕,自己做了惡人,連媳婦也心有不滿,孫氏一腔怨怒自然只有放在了葛氏身上。

她怎麽看,都是葛氏當年小小年紀便行了勾搭之舉,將兒子的魂都引走了才有了今日之禍。

就這樣,詭異至極,將軍府的主要矛盾竟到了主母和兒子的妾室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