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改變那結局(第2/3頁)

虞博鴻憤慨至極,再次要求帶兵出征。這一次,卻是榮華阻止了他。

“內憂外患,爹在,京城才能穩固。”他若走了,她,小皇帝,廖家誰來守?他們又能放心誰來守?

於是,協議簽訂。

笑話一般,泱泱大國竟是每年要賠款給一幫喂不飽的韃子。多少文人恨恨,多少將士不平。然而受苦的,還是百姓。多少人不堪重負,直接導致了盜匪猖獗,難民流民數量急劇擴大。

往年水患幹旱災病發生時,朝廷還有充足余糧和錢銀去賑災,然那幾年,國庫空虛,實在做不到了。

記得最嚴重的那段時間,一石普通糧也從平常的五百七百文漲到了近十兩銀。飯,是完全吃不起了。

更糟的是,燕安王的下場歷歷在目,大周其余三大塞王都是嚇壞了。

那幾年,誰也不敢閑著,紛紛在暗中擴兵,悄悄屯糧,磨刀霍霍,以防某日會落得與燕安王一樣下場……

於是,榮華的那幾年並不好過。

雖然她依舊錦衣玉食,努力無視亂象,可朝堂上的壓力還是一波波襲來。此外,不甘被架空的新皇也一直忿忿不平。榮安則一直努力照顧著這兩個她生命裏最重要的人。

新皇幾次私下沖她發脾氣,責怪榮華和先帝。

新皇怒罵朱永昊胡亂貿然對燕安王動手,才導致了之後不可控的一切發生,才導致他登基後竟是面對如此亂攤子。

榮安剛開始還勸,可後來兒子不耐煩,沖她喝到:“你懂什麽!燕安王本無罪,朱承熠本也不用死,那千人之死都只是父皇一手策劃的好戲!是他親手親自策劃了那場血案!他才是始作俑者!

否則如何逼得燕安王主動舉起反旗,如何逼得大周上下支持他撤藩。他如何去斬獲威望成就他的名聲。他那麽做,只是想要名垂青史,他更害怕死後會被人戳脊梁骨罵他違背太祖遺願,怕留下他弑殺親族的汙點!

還有興王,他就是個呆子!他根本就威脅不了父皇也沒有什麽用,可父皇卻厭恨這個擋在輩分排序上讓他必須恭謹善待的長兄。有興王在,興王才是父皇那一輩永遠的嫡長子!父皇是用最完美的辦法除掉了這個礙眼長兄!

他為了他自己的利益,卻將大周在往戰亂上送!還有韃子,聽到他要滅了燕安王,自然振臂高呼萬歲。燕安王一脈,與他們打了百年,血海深仇,此刻有人代勞,自然讓他們造什麽文書都願意,送多少口供和人證都情願,讓他們如何配合都答應。可到頭來呢?反而便宜了那幫韃子!”

兒子唾沫橫飛,拍掉了一桌子飯菜,激動地青筋爆起,當時的榮安驚呆了。她那時才隱隱意識到,或許自己對朱永昊的了解連皮毛都未達。

“母妃,人心險惡,您在虛偽繁華表象下活著,又能懂什麽?”

暴躁的新皇哪哪兒都看不慣,越發急於親政,越發不滿榮華的懈怠和偏安宮中的模樣。

他幾次提出親政,可榮華卻覺得還能等一等,廖家的實力還可以繼續擴充一二,所以榮華一推再推,遲遲未能給出準確時間。

這才有了後來,新皇毒殺榮華只為迅速奪權,只為趕緊親政……

今晚,往昔一幕幕襲來,榮安注定難眠。

所有的症結都在燕安王。不不,準確說,是朱永昊的除王大計。

他貿然打亂局勢,導致一發不可收拾。偏偏他又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最終鬧了個早死下場。他若真有本事,就該堂堂正正去拿權,又如何會詭計一出出。

燕安王冤枉委屈,他的報應說到底發生了。早先出錢出力滅殺他們之人到頭來也都多少得了報應。因果循環,倒是一報還了一報。

所以,沒錯,朱永昊就不該成為皇帝。這個人,眼高手低,以完美君子形象示人,可能力有限,為人虛偽卑鄙,他才是關節點啊!

前世的榮安的確稀裏糊塗,今日從朱承熠的立場一思量,這才將前世今生的種種全都連到了一塊兒。

朱承熠兩次千裏而來,都只是無計可施無可奈何下的一番掙紮。他不是沒有努力,而是沒能掙得過!

燕安王那裏有所察,所以他第一趟,應該是親自來找出了燕安地的最大威脅。

不管他是用了什麽方法,總之他找對了。正如爹的暗示,挑唆兩地關系的,正是朱永昊。

而就朱承熠此刻的能力和位置,並不足以將朱永昊拉下太子位。所以他能做的,只能是毀壞朱永昊與虞家的聯姻。在他看來,爹有能力,兵權在握,還得了聖上信任,是一號相當危險的人物。

一旦兩家結親,那麽朱永昊實力大漲,對燕安地出手是早晚。

再加上榮華身上的鳳格傳說,讓他將目標鎖定在了太子和虞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