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遠方的來信(第2/3頁)

“是調了幾次兵,但至少每個衛所也還有五千來人。整個京畿地的兵力再少,湊個六萬不成問題。就這個數量,已經不是一般勢力能撼動的了。別胡思亂想,大周建國至今,京城從沒出過亂子。

眼下沒有選擇了。慶南那裏山高路遠,鞭長莫及,先不去提。但遼江和燕安都是不得不平定,那兩處若有閃失,京城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別想太多,形勢所迫,都是不得不!”

虞博鴻鄭重看著女兒。

“好好照顧家裏,沒事別四處亂跑,少管閑事,若非必要就不出門。天塌下來要是沒人頂,你就躲起來。帶著家人躲起來。爹把你娘和你弟弟都交給你了。辛苦你了。能做到吧?”

榮安連連點頭。

“爹您也一樣。燕安那裏若有問題,您不要過分執著,無論什麽狀況下,都記得家人在等你。只要人在,就沒有山窮水盡時!”

虞博鴻笑著點頭:“爹答應你!”

榮安拿了個荷包塞到了老爹手中。

虞博鴻打開一瞧,裏邊好幾道平安符,不由呵呵笑了。他和榮安都不信這個,但他還是當著榮安面,把荷包掛到了身上。

“早點回來。”

榮安就這麽送走了虞爹……

知道等爹的消息傳回來,至少也得再等上幾天,所以榮安找了點事做。

為了便於照看,她索性將王府上下,包括護衛也全都安置到了將軍府。只在王府留了看門的幾人。如此,將軍府的實力又漲了些,榮安總算略微踏實。

虧得將軍府一向主子少地方大,所以簡單安置下,也有的就是地方。

接下來的三天,無波無瀾。

遼江地燕安軍已全部就位,韃子退守,大軍正準備奪回奉城……

這三日,燕安每日都有來信,內容幾乎一致:在盡力尋找太子,但未找到。太子依舊不知所蹤。

時間越長,這樣沒有消息的消息便不算是壞消息。

這個時候,韃子若將太子弄到手中,一定不可能悶聲不響,一定要麽殺了以振威勢,要麽用來拿捏或談判。所以沒消息至少能證明,朱永興沒有落到韃子手中。

這樣就好。

等虞博鴻大軍一到,展開地毯式搜查後,定能將太子找出!……

榮安在等爹消息的同時,也在等朱承熠那裏的回信。她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收到他的來信了。

這次,她等到了。

慶南來信,戰局已經開始偏向慶南王和朱永澤一方。而慶南的來信裏,夾帶了一封朱承熠給榮安的信。

依舊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主要是報平安。

看了幾遍,榮安便將這信放進了抽屜。

看著抽屜裏兩封一模一樣的信,她安心了些。

可在一息之後,她腦中有東西一閃而過。

不太對啊!

一模一樣的信封信紙?

不是說朱承熠他們已經與郝盛大軍匯合上?

他此番南下是歷練的,大軍歸攏後,比他軍中地位高之人比比皆是,他應該不忙!

他此刻的生活條件應該也不錯。

退一步,即便他忙,也總會有自己閑暇時間的!

可兩封信,全都言簡意賅,全都只寥寥幾語……送信的機會不易,快半年不見,他應該會有很多話要說才是。

至少,他也該問問孩子的事啊!

可都沒有。

榮安再次打開了兩封信。

上邊的字跡,全都潦草。

很匆忙的感覺。

兩封信給人的感覺,怎麽那麽相像?

榮安一抽氣,將兩張信紙整齊疊在了一起。

第一封信的點和捺在收尾的時候,力透紙背。這是朱承熠行筆的習慣。

她仔細觀察後發現,第一封信的著力點,竟然在第二張紙的同樣地方留下了淡淡的墨痕。所以,寫第一封信的時候,這分明來自兩封信的信紙是上下挨著的。所以早先下筆暈開的墨才會留在了下一張紙上!

然,這兩封信前後隔了一個多月啊!

一個多月過去,他一直都沒用過紙?早先用過的那沓子紙還留著?還能找到?

朱承熠是個細心的,他寫字的時候,若非特別匆忙,怎會不墊個隔紙?時隔一個月寫信,他怎會不把有墨痕的紙拿走?

所以,他這兩封信雖都是報平安,但定然是在極不安穩的狀況下匆忙寫的!

榮安又細細一番比對,發現連墨色都是一模一樣。墨的氣味也完全一致。

她不由猜測,這兩封信,不是時隔一個月,或許是同一時間段寫下的。只有如此,或許才能解釋以上這些疑問。

榮安又不明白了。

朱承熠在做什麽?

她很確定,這是朱承熠親筆所寫。她也肯定,這信並無古怪,沒有什麽隱藏的訊息。那麽,就只單純為了安自己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