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折分天地 化夢遊仙(第3/4頁)

至於法則的創立,可不只是天馬行空,隨意描畫——歸根結底,還是要作用到實實在在的目標身上,要與天地法則體系形成“接口”,要由天地法則意志“解讀”,使這些臨時法則可以自如高效地轉化。

所以,當時余慈和羅刹鬼王,不約而同地將“自辟天地”的虛空世界,作為了衍生新法則的根基。

但其中還有不同。

羅刹鬼王是以成熟完備的“離幻天”為本,看似情緒萬端,實則法度謹嚴,處處都有一定之規,乃是胸有成竹。

至於余慈,則是借著“紫微帝禦”的心法感應,揮染點化,臨時成就了一個“中天世界”,相比之下,要寫意很多,是激情揮灑之作,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缺乏堅實的根基,至少,沒有和他的“心內虛空”有效結合。

某種意義上,那是“心法馭人”,而非“人馭心法”。

如今,余慈雖然再啟“紫微帝禦”的神通法門,也拿出了真實之域層面的攻勢,卻不打算按部就班,再造一個根基不穩的“中天世界”。

因為,他有更好的選擇。

在真實之域建構世界,其實就是建立起一個完全由自我主宰的法則結構,和“自辟天地”相比,對天地法則體系的依賴程度進一步降低。

可想要徹底擺脫的話,則要落入“虛妄”之中了。

不管是怎樣的架構,根本法則都是大梁、是根基,更準確地講,是建構一切的法理原則。

只有明白各根本法則之間和合、搭配、生克的原理,才能以有限之法理,衍生出千萬種可能,真正建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世界來。

就像是離幻天。

對余慈來說,這未免太遙遠了,他現在還摸不清楚,根本法則究竟有多少條呢,對其中的道理,也還是處在一知半解的階段。

所以,他必須要與天地法則意志妥協,模仿借鑒其法理,才能把“心內虛空”推至“自辟天地”的層次。

到了真實之域,這一招也能行得通,可這也等於是畫地為牢,給自己設了一個難解的障礙,非是根本之計,境界上也天然落了下乘。

就像是一個匠人,跟著師傅,有一學一,有二學二,也能搭起一個房子來。

可他從頭到尾,也只會搭這麽一種房子,讓他別出機杼,重新設計一個,就只能是瞠目結舌,不知所以了。甚至讓他去修葺一座別樣的屋舍,他都做不到,只能是全拆重建。

余慈現在就是這個階段……略強出一籌。

因為,他擁有一部《洞元玉章三氣妙化符經》,這部以符法為根本,講述推衍之術典籍,為他展示了包括“紫微帝禦”在內的多種多樣的神通法理。

他的眼界見識,包括對其中法理的思辨,遠遠超出一個只會模仿的匠人。

他也不是僅僅就只懂得“紫微帝禦”這樣一種能夠搭建在真實之域上的神通手段。

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很大,膽子更大。

尤其是“招來”虎輦玉輿隱輪之車後,他發覺洗玉湖上下,三元秘陣之中,頗有一些上清宗的禁制痕跡,如今雖說扭曲異化得厲害,但法理上沒有什麽本質差別。

畢竟是玄門正宗,對於“大道”、“法則”的闡釋,深邃明透,極具權威,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更易的。

也就是說,在這片水天之間,仍然是一個“親近”上清法門的環境,“解讀”起根源於上清道法的法則,也有著天然的便利,可以省他不少力氣。

余慈雖不敢說什麽“化腐朽為神奇”,也不指望能夠創立出一種全新的結構,可在多重選擇之下,取其精華,擇其優勢,拼接整合,也還是可以嘗試的。

同時,他也需要通過這種折分、組合,進一步掌握真實之域層面的神通手段,為今後艱險的考驗做準備。

他沒有忘,也不會忘、不敢忘:

世間從沒有什麽後聖,有的只是淵虛天君!

由於余慈的能力還差了些,“準備時間”就顯得比較漫長。

也因此,他在招來輦車之後,就已經在布局,通過種種神通,將各方人心變化,盡可能地掌控在手中,納入到自己的節奏裏來。

到目前為止,進行得非常完美。

他通過真實之域的神通威能,封鎖了水底秘府周邊水域,也搭建起了基本的結構。

雖說裏面也是東拼西湊,算不上系統,可趙相山一撥人的連番“試探”,反而是刺激了玄妙的生發。

最初,水德星君其及所屬道兵,還純粹是“紫微帝禦”神通所化。

但到後來,除了“紫微帝禦”的影響,另一種更為高妙的神通滲透進來。

那便是真文道韻,其源頭,自然就是——

萬古雲霄!

這正是余慈所認為的,更好的選擇。

和“紫微帝禦”由各方推舉拔高,借勢寫意的揮灑不同,“萬古雲霄”是經過了余慈對《洞元玉章三氣妙化符經》深層脈絡的梳理、準備,以符法之精義,闡釋推衍玄妙,打下了堅實的根基,並在此過程中,洗煉了身心內外,包括“心內虛空”,亦受其法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