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大勢之戰 變數叠生(第3/5頁)

在此期間,影鬼毫無疑問掌握著主動,所有的交錯位移,都由他發起,忽焉在前,忽焉在後,相較於他,幽煌顯得有點兒笨拙,然而氣勢煊赫的日輪,卻依然維持著穩定的力量輸出,幾乎沒有任何大起大落。

也是這幾次位移之間,影鬼出了四劍。

其實只第一劍斬落,影鬼便絕不會再把幽煌視為一個純粹的“載體”。

在他看來,這家夥除了確實已經沒了人形、也沒有相應的氣魄以外,分明就是一個將某中神通法門發揮到極致的強者,其所放射出來的力量以及相應的排布,都深具法度。

影鬼心念微動,並不與之糾纏,劍意虛化,避過日輪的“糾纏”,倒轉而回。

幽煌悶聲不響追擊,速度竟然不比影鬼遜色多少。

哪知追擊到半途,影鬼頭也不回,又是刷刷兩劍,第一劍沒有建功,第二劍卻在落在實處,雖沒有直接命中幽煌,卻是將一道相關法則脈絡崩開,使幽煌高速前沖的身影驟然為之一窒。

但不過半息,幽煌身後日輪虛影加速運轉,漲縮變化,又將這道法則缺陷強行彌合,只在水域中留下了一片水霧蒸發的渾沌景象。

“走!”

便在後邊水霧初起之時,影鬼一扯余慈,再度加速。

余慈也不奇怪,只問道:“看出什麽來了?”

“有點兒麻煩。”

影鬼通過意念與他交流:“剛剛測了一下他法則控制的範圍,百尺之內圓轉如意,非要以強破強不可。”

“哦,是第一劍……”

“哼,你眼還沒瞎。至於第二劍建功,是因為百尺之外倒還能施點巧勁兒。最保守估計,這也是大劫法宗師級別的控制力……”

“似乎沒有超綱?”

“問題是越往內層去越強硬,最初位移四劍,我測了天之三法及陰陽之法,除了最後是落空,前面三法的控制,都是可圈可點。至於極限,那個一時半會兒是測不出來的。”

余慈明白影鬼的意思:

現在可以確認,幽煌已經徹底喪失了本我意識,也不能再視之為人,故而象征“天人交感”的“陰陽之法”毫無用處。也因為如此,測試的結果,表明的就不是幽煌的實力,而是大黑天佛母菩薩的控制力。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確實比較麻煩。

當大黑天佛母菩薩不再專注於體系建構、體系碰撞,用這種務實的手段發力時,威脅性明顯更高,也更加綽有余裕。

這還只是一個方向,心內虛空傳過來的信息、真實之域那邊的感應,都在表明,其他方向的局勢同樣有不太好的變化,余慈也必須要做出應對舉措。

不得不說,大黑天佛母菩薩的做法給了他一定的啟發……

當然,現在最要緊的還是回到太霄神庭核心區,盡快擺脫這種和心內虛空“內外顛倒”的狀態。不管是什麽樣的境界,一個精通自辟天地無上神通的修士,永遠都是在他的天地軸心處,才能發揮最強大的力量。

可就在他和影鬼加速之時,二人所在的太煥極瑤天水域,亮度驟然變化,更有奇異聲息,往來奔復,忽如妙音天籟,忽如雞鳴犬吠,又似殺聲洶湧,又似靡靡之音,層次分明,輪轉不歇。

每一次亮度、聲音變化,虛空中法則結構也會相應改變,一步之中,便似從五六處截然不同的環境中穿行出來。

這是大黑天佛母菩薩在真實之域的法則顯化,生出的種種異象,也是踏入真實之域大能,才能拿出的神通。

只要大黑天佛母菩薩能夠建構起一個足夠嚴謹的法則區域,理論上整個真界都可以化為她的界域。

早前羅刹鬼王和余慈在東海大戰時,因為被傷到,瞬間掀動天下億兆人心波瀾,又欺天瞞地,險些讓余慈“天厭地棄”,就是這種神通法力的完美展現。

大黑天佛母菩薩未必能做到這一點,可在這片已經糾纏不清的三方虛空區域,區別也只是敢做和不敢做罷了。

一個思路變得更明確,手段變得激烈的對手,想想也讓人頭痛。

但暫時還不包括現在。

余慈雖然還不能到真實之域去“尋死”,但並不代表他沒有辦法。

畢竟,大黑天佛母菩薩的變化,還是有些遲了。

便在余慈與“生死輪回”的界域相抗之際,前方不遠處,漸現出一片山巒之影,山腳下則是火光沖霄,如此異象,其實乃是“門戶”,是南方八天與三清、大羅之間虛空交錯變化的表征。

只要穿過火海、攀至山頂,便將步入太霄神庭的核心之地。

大黑天佛母菩薩應該也是察覺到了,“生死輪回”的法則重壓猛提一個等級,而“幽煌”在這片區域內,卻是如魚得水,瞬間追了個首尾相及。

然而此刻,余慈卻忽地停下腳步,回轉身形,看向“幽煌”僅余的一點兒虛影,似笑似嘆,搖搖頭,便在他身後,山勢陰影忽地被湛青若天空的色彩吞沒,火光隨即止歇,倒是晴空萬裏,在此水域之中,突兀鋪展開來,將明暗不定的“生死輪回”區域碾成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