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十七章 生命之劍(第2/4頁)

所以,戰傳說被靈使所傷,因為傷得不重,故對他的體內變化微乎其微。而這一次,卻因為他傷得極重,體內所蘊含的涅槃神珠的靈力開始蘇醒,並借助涅槃的力量使他的生命力不斷地恢復、充盈,直至達到比原先更高的層次!

當然,這種攀升並非永無止境的,涅槃神珠所蘊含的火鳳宗開宗四老的靈力被不斷消耗是促使戰傳說的生命力完成一次次蛻變、升華的源泉所在,當火鳳宗開宗四老的靈力消耗殆盡時,縱然涅槃神珠本身的涅槃力量依然存在,卻已成了無源之水,再也無法對戰傳說有所裨益。

不過,正如爻意所言,火鳳宗開宗四老共同融合而成的力量無比強大,蒼穹間幾乎再無其它力量可以與之抗衡,若有朝一日戰傳說真的能在不斷蛻變、升華中,借助涅槃的力量完全吸納了火鳳宗開宗四老的靈力,也許他已成了蒼穹中的最強者,那時,涅槃神珠的靈力縱是枯竭了,對他也不會再有影響。

只是,這一過程是否真的能一帆風順,直至達到完滿的一天?

在隱鳳谷時,戰傳說差點因為無法承受體內無限膨脹的內力而爆體身亡,所幸最終及時將此轉嫁於劫域大劫主四大戰將之一的哀將身上。日後,戰傳說又是否能完全承受那股驚世力量?而縱然融合了火鳳宗開宗四老的力量後又是否真的可以無敵於蒼穹?

種種疑問,也許誰也無從解釋,這便決定了縱然因為機緣巧合,戰傳說與涅槃神珠結下了共體之緣,他今後的武道之路也並非一片平坦。

就是今日與千島盟大盟司一戰,若是大盟司加諸他身上的重創更嚴重些,那麽戰傳說定然性命不保!而若連生命都已失去,那涅槃升華就根本無從談起。

可以說,雖然這一次戰傳說因禍得福,但卻十分僥幸。

大盟司當然不知這一點。

甚至戰傳說自身亦無從完全知悉其中的玄機。

他所在意的只是他擁有了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大盟司一定不會料到他的攻擊力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恢復。而這一點,正是戰傳說最大的優勢所在。為了能最大限度地達到出其制勝的效果,他刻意隱藏了自己的實力,同時卻又有意顯露出不可思議的自信,如此虛虛實實,真假莫辨,定可起到擾敵心神之效。

雖然生命力在奇跡般地恢復,但終非一時半刻便能恢復的。此刻真正激起戰傳說鬥志的其實是一股空前強大的劍意,一股來自於他內心深處的劍意,仿若它早就存在於戰傳說的心中,卻一直蟄伏著,只是在這一刻突然被喚醒罷了。

每一種不凡的劍法都有它與眾不同的氣勢及精蘊,而不同的氣勢與精蘊便形成了不同的劍意,就如同每一把劍都有著區別於其它劍的光澤、紋路、弧線一樣。

對戰傳說來說,他最熟悉的劍法自是“無咎劍道”。

但此刻他所感受到的卻是與“無咎劍道”截然不同的劍意,這是一種與“無咎劍道”的劍勢一樣有著惟我獨尊的王者霸氣的劍意,但與“無咎劍道”的雍容寬厚不同,這股劍意有著更為鋒銳的殺機!

這讓戰傳說頗感意外。

“既然自己‘無咎劍道’尚未大成,何不將心中那股與‘無咎劍道’不同的劍意應勢循導,加以利用?或許會另有奇效也說不定。”

凝於涅槃神珠內的火鳳宗開宗四老的靈力全面復蘇激發著戰傳說的智慧,使他擁有非比尋常的洞察力。他全神貫注地體味揣摩著那越來越強烈的劍意在自己心靈深處的形成,試圖領悟其中的玄機與內蘊,直至最終能得心應手地將這股劍意化為具體的劍式!

環視天下武道,無論刀道、劍道……任何一種能獨領風騷的武學,在其問世之前開創此武學的人首先捕捉領悟的必然是它的神與意,形與勢倒在其次。

戰傳說根本不知道此刻在他心中那股萌發壯大,並漸漸形成激蕩澎湃之勢的劍意並非源自其它,而是因“長相思”而生!

在隱鳳谷內,當涅槃神珠靈力全面迸發時,在其勢可改天易地、逆亂五行的力量作用下,與火鳳宗族有密切淵源的“長相思”與涅槃神珠一同融入了戰傳說體內,成為一柄以超越常規的存在方式隱於戰傳說軀體內的劍。

一柄炁靈之劍!

大千世界,或精彩紛呈,意象萬千,或光怪陸離,百變莫測,但人們眼中所見的世界無不是肉眼可見的實體世界,而無限蒼穹莫不是由陰陽五行構成。五行之氣構成無限蒼穹時,實體之物只是一種存在方式,卻有諸如人之精、氣、元、神等所蘊含的五行之氣則是以虛體存在著。

對於武道中人而言,絕世之兵與絕世之技皆是他們孜孜以求之物,如搖光劍這樣的兵器已屬難得,而被世人奉為四大奇兵的“長相思”、“斷天涯”、“玄流九戒”、“紅塵朝暮”更是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