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初見皇者(第3/4頁)

"地司殺對甲察之恨,一直未表現出來,也一直無人知道。”冥皇忽然話題一轉,向戰傳說問道:"地司殺與坐忘城發生沖突之後,最後脫身的是否只有他一人?”

戰傳說想了想,道:"除他之外,還有十余名司殺驃騎——他們之所以能活著離開坐忘城,不是因為他們有殺出重圍的實力,而是因為殞驚天下令放過他們。”

冥皇沉聲道:"但最終地司殺卻是孤身一人回到禪都,他聲稱隨他進入坐忘城的司殺驃騎被殺得一個不剩,而且坐忘城還將司殺驃騎的屍體拋入江中!這事在禪都傳開後,眾皆嘩然,大冥王朝內不少人紛紛指責坐忘城,稱坐忘城心狠手辣。而對於真正的內幕,他們是無從知曉的,不知不覺中,本皇已騎虎難下,如果就此罷休,地司殺府的人肯定會心寒,若對坐忘城有所舉措,坐忘城又是無辜的……思前想後,想到坐忘城對司殺驃騎趕盡殺絕的做法未免太偏激,最終,我做出了發蔔城之兵,逼近坐忘城的決定。”

一直沒有開口的爻意這時道:"照此說來,如果當時地司殺不是獨自一人回禪都帶給你司殺驃騎全軍覆滅的消息,那麽雙城之戰就不會發生?”

冥皇喟然一嘆,道:"本皇明白你的意思……我知道天下蒼生都希望有一個明見千裏、洞察秋毫的君王,但又有誰知道身為王者,常常是受到蒙蔽最多的人?王者身邊的重臣,無一不是深謀多智者,為了各種各樣的或善意或惡意的目的,他們對君王說著真假難辨的話,而王者卻幾乎只能困於宮城之中,這些重臣,就是他的耳目,如果一個人的雙目雙耳都在受著欺騙,那他又豈能事事都明辨是非?”

冥皇顯得有些激動,又有些身不由己的無奈。

戰傳說感到冥皇的無奈是真誠的,莫非,身為王者,所擁有未必全是無限風光?

冥皇這一番話,無疑是親口承認了發動雙城之戰,是一種錯誤!

而他本可以不必承認這一點的,因為沒有人能追究冥皇的失誤,尤其是在雙城之戰已塵埃落定,世人的注意力漸漸轉向劫域的時候。

想到這兒,戰傳說對冥皇的敵意又減了不少。

冥皇接著道:"雙城之戰一旦引發,就不是輕易能停止的。好在落木四並非魯莽之輩,一直在克制戰爭進一步擴展,否則,這場本不應該發生的戰爭將會造成更多的傷亡。”

想到雙城之戰死去的落木四、重山河,以及蔔城、坐忘城的普通將士,戰傳說心頭異常沉重。

冥皇長長地吸了一口氣,平定了情緒,道:"棘手的是劫域的人竟趁機作亂,暗殺蔔城的落木四及坐忘城的重山河,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雙城之戰越陷越深!如果不是殞驚天在最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真不知雙城之戰將會帶來怎樣慘痛的結局。

"就在殞驚天主動投身於蔔城大營,任由蔔城擒拿的時候,本皇得知了另一個驚人的消息:先前從坐忘城突圍而出的並排只有地司殺一人,而是另有十幾名司殺驃騎!據地司殺的說法是所有人都死於坐忘城之手,但由那些最後被殺的司殺驃騎的傷口來看,這十幾人的傷口如出一轍,而且都與地司殺的‘伐罪刀’能造成的傷口驚人地一致,這說明這些人很可能不是坐忘城中人殺的,而是地司殺所殺!而他這麽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更能理由促使雙城之戰的發動!

"察覺了這一點,更讓本皇後悔草率發動雙城之戰。當殞驚天不惜冒險身陷囫圇時,我就已決定當殞驚天到達禪都之後,一定要設法讓他平安回坐忘城。”冥皇道:"若是平時,我既為樂土之主,要放一個人只須一句話便可以做到。但當時若對殞驚天這麽做,便等於將大冥王朝先前的所作所為全盤予以否定,這勢必讓大冥王朝在樂土威信盡失,從而讓別有用心的人挑起混亂。樂土經歷了無數的征戰,難得有數年的安寧,無論是為了大冥王朝還是為了樂土,我都不能朝令夕改,要放殞驚天也需要有一個合適的方式。

"我本以為殞驚天既進了黑獄,就不會再出什麽意外,要找一個理由放他應是可以做到的,沒想到還沒等我想出一個合適的計策,就突生變故,竟然有人強闖黑獄,殺了殞驚天!”

冥皇有些痛苦地微微閉上雙眼,嘶聲道:"於公,殞驚天對大冥一直忠心耿耿;於私,他可以冒險掩護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樣的城主,卻是本皇一步步將之推向死亡……雖然他非本皇親手所殺,但——這與我殺手殺他又有何異?”說到後面,聲音已有些微顫。

但當他再度睜開雙眼時,已重新恢復了冷靜。

戰傳說試探道:"殞城主除了是被大冥王朝殺害這一可能性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千島盟所為。千島盟這麽做有兩種目的:其一,當時千島盟的人已潛入禪都,他們殺害殞城主就可以轉移世人的注意力,制造混亂,從而可以混水摸魚;其二,殞城主被殺,坐忘城與大冥王朝的關系將更為勢不兩立,這對千島盟有利。至於大冥王朝要殺殞城主的理由,自是為了殺人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