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帝刀虛祖(第2/4頁)

一聲令下,矢如雨飆。

虛祖根本沒有回避!

刹那之間,他已身中百余箭,緩緩倒下,落入海中,沉了下去。

而失去了主人的小舟在慣性的作用下依舊向前滑行而去。

數萬雙眼睛愕然望著這一幕,這其中有樂土將士,也有千島盟將士,他們是處於相互敵對的陣營,但那一刻他們卻同時明白了虛祖的意圖——

虛祖只求一死!

後來,有人說,虛祖與他的妻子是青梅竹馬,夫婦二人情真意切,同時更是一個慈愛的父親,早在半年前殺了自己妻兒的時候,虛祖就已抱了必死之心。

對於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

而虛祖最後的舉動,也是一個明證。

虛祖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冥兵馬折損了最高統領,卻並未使大冥兵馬出現混亂局面,恰恰相反,數萬大冥將士心中有著莫名的悲壯之情,他們肅立於岸上,鴉雀無聲,靜靜地等待著千島盟人的反撲。

如果當時千島盟人以為大冥新折主帥會軍心大動,所以趁機反撲的話,那麽等待他們的恐怕將是全軍覆滅的結局。

但事實上千島盟似乎感覺到了什麽,他們非但沒有反仆,反而加快了潰退的速度……

虛祖從成名到被殺,不過只有半年時間,但就是這半年時間,讓他成了樂土共尊的英雄!

他在大冥王朝中是天司危,在樂土武道中卻不屬於任何名門,也沒有名號,只是在他死後,樂土武道將之尊為"帝刀”!

英雄已逝,只留下他的兵器——狂瀾!

晏聰得知眼前這柄刀竟是當年虛祖的兵器時,心頭震撼不小。

若只論鋒利、威力、名氣,其師顧浪子的"斷天涯”都不在虛祖的"狂瀾”之下。

但,有一點"斷天涯”卻是無法超越"狂瀾”的,那就是"狂瀾”象征著的忠通霸烈!

或者說,"狂瀾”已不僅僅是一件兵器,還是一種精神,一種象征。

大冥王朝在虛祖死後,將之留下的狂瀾刀珍藏於紫晶宮內,嚴加守護,百年來再無人見過狂瀾刀。

而今,大冥冥皇要將狂瀾刀賜與晏聰,其意味不言而喻。

一直很平靜的晏聰這時終於顯得有些激動了,他道:"帝刀虛祖乃真正頂天立地的英雄,我怎能與他相提並論?狂瀾刀只有虛祖配用,請聖皇收回成命!”

冥皇道:"狂瀾刀封刀百年,因為大冥王朝深知狂瀾刀內蘊大冥的精義,所以今日本皇決定將此刀賜與你,也不會是輕卒的決定,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頓了一頓,他接著道:"除了因為你重挫大劫主讓本皇要將此刀賜與你外,賜狂瀾刀還有另外一番用意。”

晏聰道:"請聖皇明示!”

冥皇道:"劫域滋擾樂土,殺戮無辜,大冥已決定攻伐劫域——這些事,你都知道吧?”

晏聰點了點頭。

"本皇有意以你為此次攻伐劫域大軍的統帥,賜與狂瀾刀,就是希望你能如帝刀虛祖一樣忠勇!”

晏聰頓時怔住了。

△△△△△△△△△

坐忘城的人感到小夭變了。

昔日活潑好動、性情豪爽的小夭不見了,現在的小夭很少說話,也很少願意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

她回坐忘城後,不再居住於乘風宮,而是暫時居住在南尉府中。她這麽做的理由是她已不再是城主的女兒,現在的坐忘城城主是以前的貝總管。

貝城主真誠地加以挽留,但小夭很堅決,末了,貝城主只好嘆息道:"其實,你父親在我們心目中,永遠是坐忘城城主,小姐又何必拘泥於這些小事?”

小夭淡淡地笑了笑,笑意飄渺如煙,一閃即逝——與從前的張揚個性恰恰相反,小夭已變得謹慎內斂了許多。

對於是否自坐忘城調撥人馬參與大冥王朝攻伐劫域的戰爭,坐忘城出現了兩種相互矛盾的主張,有的人主張堅決不派一兵一卒參與大冥王朝的戰事;另一部分人則覺得應該按冥皇之令調撥人馬。前者的理由當然是因為殞驚天無辜被害,冥皇難咎其責,而後者的理由則是雖然冥皇曾極不公正地對待殞驚天對待坐忘城,但攻伐劫域是整個樂土的心願,不應該將與冥皇的恩怨與此事聯系在一起。

雙方各有理由,相持不下,爭執之中,各種本已存在卻一直隱藏著的矛盾開始有所顯露,坐忘城已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氛圍。

乘風宮侍衛統領慎獨主張出兵,而接替重山河成為北尉將的孤寒及東尉將鐵風則主張不出兵,見城主舉棋不定,南尉將伯簡子因此而成決定性的因素。

伯簡子是在貝城主的提議下成為南尉將的,當時雖然是說只要其父伯頌恢復健康,便將南尉將之位還於伯頌,但伯頌的身體卻一直沒有什麽起色。伯簡子或許是知道自己南尉將這一位置得來的方式與其他尉將有所不同,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不願張揚,以免引來妒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