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根本

與崔尚商討關於陣亡將士安葬和記功授勛、軍屬優恤、不停衣糧、子侄入伍等事宜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崔尚對這一塊的事宜顯然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知之甚詳。

事實上在李唐一朝中關於陣亡將士善後處置就有著相當完善的條陳規制,只不過隨著李唐後期藩閥割據稱雄,各地藩閥在田土、財政等方面的條件不盡相同,這些條陳規制就逐漸被選擇性的廢置或者說改變了。

崔尚也提出了像固始現在這種小縣目前根本無力承擔過高的優恤、記功授勛等待遇,尤其是這兩戰中陣亡士卒數量實在太大,如果要按照李唐時代的標準來解決,根本就承受不起。

更何況現在本身因為水旱天災頻發,戰亂四起,逃荒的災民以及淪為流民的數量極大,根本不虞兵源不足的問題。

以固始為例,由於蟻賊在壽州肆虐,從盛唐、霍丘、霍山逃亡到固始的流民數量就不小,近期更因為潁州遭遇蟻賊洗劫,渡淮而來的潁州流民數量又大增,目前在固始東面和北面的災民數量都在上萬人,不少都正在向固始縣城進發。

之前蔡州兵在南下時就曾經攔截抓獲了不少流民直接編入他們民夫隊中,可以說戰死在固始城下的民夫就有不少是潁州那邊的戰亂流民。

“二郎,參照各地目前的優撫規制,無外乎幾類,最常見的,擇其子侄頂替入伍,蓋因軍隊士卒待遇較高,尤其是牙兵禁軍這一類精銳,其次,對其家屬不停衣糧,穆宗之前為五年不停衣糧,而穆宗之後,改為三年,主要是為陣亡士卒子女提供五年生活所需;再其次,為加倍記功授勛,這一點因為雖有規制,但實際上由於官田的缺乏,授勛田這一規制很難落實執行,所以更多的還是以獎勵銀錢作為替代。”

崔尚洋洋灑灑的將李唐時代的優恤規制作了一個介紹,又結合目前固始軍的情形作了一個分析,認為目前固始軍目前尚不具備按照江烽所設想的一這三種制度同時並行的方式來解決優恤的條件,這樣的代價太大。

雖然現在固始得到了大梁和和南陽以及鄂黃的錢糧支持,但是這只是短期效益,後續能不能獲得這樣力度的支持,還很難說。

而以固始現在的經濟實力顯然是無法支撐的,而承諾了又無法兌現的話,給軍心士氣傷害會更大。

江烽撫摸著下頜,一時間沒有搭腔。

他明白崔尚的意思,現在的固始軍能控制的地域太窄,僅僅固始一縣,勉強可以加上一個還不確定的殷城縣。

這兩縣受到蟻賊影響很小,絕大多數熟地都在地方士紳控制之下,官府手裏官田很少。

倒是殷城因為人少,南部靠近大別山區地帶,還有一些生地和山林屬於官府掌握之下,但是條件卻不算好。

“白陵,你認為對於士卒們來說,什麽對他們是最具吸引力的,或者說能夠讓他們不懼生死上陣拼殺的原因是什麽?”江烽一字一句慢吞吞的道:“排除保護自己家園家人這個因素之外,對士卒們最具現實誘惑力的因素是什麽?”

崔尚被江烽這番話問得有些發愣,想了一想才道:“當然是立功授勛了,立功授勛一方面可以獲得提拔,另一方面哪怕是沒有勛田,但是起碼也有替代的錢銀。”

“你的意思是還是勛田的吸引力最大?”江烽再問,他聽出了崔尚言外之意。

“這還有什麽值得問的?多於農夫來說,誰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不受歡迎外士紳控制,甚至連賦稅都予以減免的田土,還可以子孫流傳下來,說是傳家寶也不為過,這當然值得他們用性命去拼搏。”崔尚理所當然的道:“現在各州縣哪裏還在授田?佃雇農要麽就是依附於士紳,要麽就只能托庇於寺廟道觀,其性質都差不多,田賦,勞役,哪樣都不能少,如何能與什麽都不用交的勛田相比?”

的確,事實上從李唐中期,均田制就已經逐漸崩潰了,無地可授成為一個最大的問題,失去了這一基礎,府兵制自然也就土崩瓦解,進而重歸募兵制。

進入藩閥爭霸時代,藩閥們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誰願意白白把土地交給別人?

哪怕是士卒們為他們的利益打生打死,但是他們寧肯用銀錢絲絹這一類物事來獎勵,也絕不肯把一分一毫土地給士卒,這已經成為了各地的通例。

除非是一些新近崛起的藩閥,對於為自己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寵臣大將或者對自己需要倚仗的豪門大家,也許能從新獲田土山林中予以對方獎勵,提升其忠誠度,鼓勵為自己賣命,其他尋常將士,是斷不可能獲得這等厚賞的。

在這個時代,土地終究還是所有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東西,勝過一切,而對於江烽來說,他卻沒有這種情結,而且對於他來說,需要一幫牢牢團結在自己周圍的將官士卒,為自己的政權生存打生打死,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對自己來說,田土山林顯得不那麽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