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務實,固基

在陳蔚看來,能娶皇室公主固然是一大好事,能贏得諸多助力,但是其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

就目前來說,淮右的頭號敵人恐怕仍然會是蔡州,江烽若是娶了皇室公主,與大梁之間關系勢必冷淡,大梁對淮右的猜忌不可避免,若是蔡州再與淮右一戰,只怕大梁就要坐山觀虎鬥了。

淮右目前好不容易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態勢來,進可攻退可守,當下就是韜光養晦蓄養實力的最佳時候,委實不宜再去招蜂引蝶,引發不必要的紛爭。

“鄧大人,納妾一事自然不必說,大人早已過了弱冠之年,理當娶妻納妾,但娶妻確需慎重,畢竟這關乎我們淮右日後走向,但納妾卻無此影響,所以今日定要請大人將此事定下來。”陳蔚也表明自己態度。

“陳大人,大人與瑾公主情誼頗深,這等好事若是能成,有朝廷的支持,我們淮右的周邊局面定然能大有改觀,無論是蔡州還是南陽,若是想要不利於我們,恐怕都要考慮一番吧?”

杜拓不太認同陳蔚的意見,在他看來,越是局勢不穩,越是應當早日將江烽的婚姻之事定下來,而瑾公主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淮右現在就是欠缺底蘊,而娶了李瑾,淮右底氣都要足許多。

“再說了,若是大人能娶瑾公主,光州那邊事務便能更入掌握,大人最是憂慮目下淮右無人才,有了這層關系,便可到關中延引招攬,亦可平衡當下局面。”

杜拓的話已然有些露骨了。

雖然杜拓是從大梁過來的,但是作為京兆杜氏的旁支,自幼便雖父母遷移到洛陽,其實杜拓已然和寒門庶族無異了。

在大梁苦苦打拼十余年,雖然胸中萬般抱負,但是卻也只能在政事堂下吏房幫閑,郁郁不得志,也正是因為此因,才會被常昆推薦到澮州來。

淮右的軍隊高層武將大梁系占了大半,而中基層武將所占比例亦是很高,已經有些聲音出來認為淮右軍中大梁系武將勢力太大,應當要考慮平衡,杜拓雖然來自大梁,但他卻深知為上者在諸多方面的忌諱。

雖然江烽對楊堪、張挺、丁滿等人信任如故,但第二軍交由許子清,張越破格提拔為第三軍指揮使,騎軍交由秦再道,這一次更是直接將王邈擢拔到防禦守捉使府押衙一職上,已經讓他意識到了一些東西。

這也是他所主張贊同的,那就是無論是一個政權,還是一支軍隊,都不宜被某一方獨大,尤其是在江烽本人本身就是寒門庶族出身,身後缺乏家族人脈底蘊,就更需要平衡此中關節。

淮右軍中大梁系影響力過大,這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那麽在三州政務這一塊中,就是需要適當平衡了。

雖然自己來自大梁,但是杜拓知道江烽了解自己的根底,和大梁其實並無瓜葛,反倒是崔尚延引的多名官員倒是和大梁那邊瓜葛更深。

比如王煌雖然是河東太原王氏支脈,但卻在梁地紮根,其叔父王向便是大梁政事堂樞機房主事,另外一個叔父亦是滑州長史。

在他看來陳蔚既然出身澮州本土士族,那麽肯定會支持自己這一意見,那就是軍隊既然已經被大梁系武將所占優,那麽政務這一塊就要盡可能的避免大梁系影響力過大了,以免太阿倒持,反而要生不測。

不過他也感覺到了,陳蔚對自己的態度並不熱絡,仍然保持著一定距離,杜拓覺得可能這也和陳蔚的出身有關。

他也知道當初江烽立足澮州時,像陳譚等本地士族對江烽態度也有些模糊,這大概也是現在陳蔚有意保持中立,避免給江烽造成不良印象。

不過杜拓相信自己的這番建議是符合江烽意圖的,淮右這塊地盤上大梁的烙印已經夠深了,需要淡化和平衡,這一點他相信以陳蔚的眼光,不會看不到。

陳蔚當然能領會杜拓話語裏的意思,實際上他也清楚江烽有此意圖,同時這樣也更有利於淮右的穩定,但是現在杜拓提出要以取李瑾來與朝廷綁在一起的做法卻不太可取。

關中已經沒落了,現在中原的王者是大梁,保持與大梁的良好關系才最重要,蔡州如果要對淮右動刀兵,絕不會因為你朝廷的反對就不動,但是蔡州卻需要考慮大梁的態度。

哪怕江烽真的有意要娶李瑾,那也需要等到淮右局面穩定,具備了不依靠大梁就能單獨與蔡州一拼之力,才敢說可以無視大梁的態度。

“杜大人,我以為以我們淮右與朝廷的關系,現在到關中招攬士人並沒有什麽大問題,大人也和我提起過,我們淮右目前最缺的並非什麽獨當一面的大吏,而更多的是縣鄉一級的吏員,由於蟻賊的肆虐蹂躪,導致諸縣重建恢復的任務很重,這就需要對縣鄉實務精熟的吏員,這些人才是我們最需要的,而關中地窄人稠,州縣一級吏員人浮於事,若是大人能不通過吏部,而是通過瑾公主私人渠道延攬一些士人吏員來我們淮右,我覺得恐怕更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