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軍鎮

十二月廿九,朱茂降淮右。

景泰六年一月十八,彭城郡公江烽奏請朝廷重設淮右鎮、武寧鎮、天平鎮、平盧鎮、淄青鎮都督府,同時設立徐州大總管府,轄五鎮。

其中天平鎮轄曹、濮、兗、鄆、沂五州,平盧鎮轄登、萊、密、海四州,淄青鎮轄淄、青、齊、濟四州。

武寧鎮轄地變為徐、泗、潁、亳、宿五州,其中宿州為新設,州治為通橋,將原屬徐州的符離、蘄縣劃入宿州,亳州的臨渙劃入,泗州的虹縣劃入,也就相當於重建唐文宗太和三年時的宿州。

淮右鎮則轄光州、澮州、壽州、廬州、濠州、和州、滁州、舒州八州。

算起來這五鎮轄地二十六州,但實際上目前掌握在江烽手中的只有二十一州,曹、濮二州名義上還在大梁手中,光州被南陽所占,潁亳二州在袁氏手中,所以還有些名不副實,但是江烽通過這個上奏,要求獲得朝廷的名分大義,明確諸州歸屬,比如潁亳,比如曹濮。

關於設立五鎮的問題,江烽也考慮過許久,也和下屬的陳蔚、崔尚、王煌、杜拓、楊勛等人進行過多次磋商,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很多分歧。

自唐一代,關於行政區的劃分就變化很大,從最開始的州改郡,然後郡再改州,緊接著劃分為道,然後設置采訪使分道對各州進行監察,在這個時候這個道也還不成其為真正的行政區,一直要到安史之亂前後,為了加強邊境地區的防務,開始出現跨州的觀察使、經略使、防禦使,進而演變成為節度使轄地,徹底打亂了道——州——縣這三級機制,跨州但是卻不完全按照道這一級的節度使(藩鎮)轄地終於出現了,這也成為日後藩鎮割據的起始。

而藩鎮也基本上就以鎮相稱,一個鎮少則轄二三州地,多則十余州,像梁、晉、吳、越等藩鎮更是被封王受國。

現在江烽雖然還只是一個彭城郡公的身份,但是相信在拿下平盧淄青之後,封王只是遲早的事情,最起碼現在也需要給江烽一個郡王的身份了,只是現在朝廷局面不佳,加上中原戰起,估計也沒有多少心思來關注這些事情。

各鎮的州郡之地也並無定數,增減析出都很正常。

現在江烽向朝廷提出將平盧淄青節度使轄地一分為二,並將海州正是劃入平盧鎮,同時對泰寧軍也轄地也進行了調整,提出設立天平鎮,將現在還屬於大梁控制下的曹濮二州劃入天平鎮。

武寧鎮的轄地也進行了調整,在晚唐時,武寧鎮轄徐泗宿濠四州,後來宿州被撤,武寧鎮又變為感化軍鎮,現在重設武寧鎮,就恢復了宿州,只不過臨渙現在屬於亳州,而亳州卻又控制在袁氏手中,只能算是遙設,要想恢復管治權,還得要看日後形勢發展。

淮右鎮的和州也還沒有納入管治中,但是現在李吳與蟻賊在江南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雙方都已經有些精疲力竭的感覺,對於和州這個原來地位看似頗重但面積不大的小州,李吳也沒有多少精力來過問,甚至在和州都沒有任何正規駐軍。

淮右若是想要拿下,也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只是考慮到影響和未來局面的走勢以及下一步淮右的主要目標方向,所以暫時未動。

現在五鎮的行政區劃倒是出來了,但是如何來管理卻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設五鎮,每鎮設立都督府,都督府主要是負責軍務,比如淮右軍,分設左右廂,每廂設五軍,原來相當一部分精銳就轉入其他鎮,又比如新成立淄青軍,也分設左右廂,但每廂設八軍,也就是說每個軍鎮所設兵力的配置不盡一致,需要根據情況來進行加強和削減。

從目前的軍事態勢來看,南面狀況會相對平和,最大的可能性可能會是澮州和壽州一線,但一個淮右軍左右十軍二萬五千人足以應對。

但是在淮水以北的,新設的天平鎮、淄青鎮,加上武寧鎮,都有可能會面臨相當嚴峻的局面,所以這三鎮的兵力都是以左右十六軍的格局來設置,甚至在下一步可能會滿編設置到二十軍。

與此同時,江烽下令撤銷了單設的騎軍編制,騎軍的最大編成設置為一個軍二千五百騎,按照各軍鎮的需要編入各軍鎮中,比如像淄青、天平、武寧的騎兵編制都在三個軍以上,淄青和天平軍的騎軍編制都是四個軍。

對於江烽來說,拿下平盧軍最大的收獲就是騎軍。

平盧五萬大軍中,騎兵數量超過一萬人,而且平盧領地內養馬場甚多,其所飼養的戰馬質量上佳,不比北地胡人所養馬匹遜色多少。

加上這些士卒久經訓練,戰鬥力十分可觀,現在納入囊中,新建的淄青鎮、天平鎮騎兵主要就是來源於這批騎兵。

而武寧鎮、平盧鎮的騎兵則主要來源於淮右在拿下兗鄆沂和徐州之後在泰寧軍和感化軍騎兵基礎上新組建的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