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許寧的野望

原本說來這壽州本不是河洛一帶富紳巨賈們逃避戰亂的最好去處,他們大多是北人,習慣了北方的氣候,真要逃避戰亂也應該選擇諸如徐州這一帶才對。

但是徐州剛納入淮右手中不久,百廢待舉,而壽州雖然地屬淮南,但是卻與淮北只是一水之隔,無論是氣候還是口音和風土人情都和北地是最接近的。

加上諸如崔尚、王煌、杜拓、楊堪、丁滿、張挺、郭嶽這些來自大梁跟隨江烽的子弟們都將家眷遷居到了壽州,有了這些關系在裏邊,各種親戚、鄉鄰、舊友、袍澤關系牽扯進來,而且壽州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不但是淮水上著名的大城,又是帝國聞名的糧倉所在,有了這些因素在其中,這些來自大梁的大戶士紳們自然而然就將壽州作為了首選之地。

其實這種情況早在江烽入主徐州之後就已經出現了,大梁失去了河水以北的諸州,這相當於失去了向河東發起進攻的前沿陣地,開始陷入被動自保的態勢中,相反大晉表現得越發咄咄逼人,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洛陽、汴京的豪門大戶、士紳望族已經豪商巨賈們,就開始在尋找退路,而毫無疑問一舉拿下了徐兗之地的淮右就成了最佳的對象。

盤算一下,似乎能選的地方也就那麽幾個,第一要大都市,第二要政局穩定或者說實力強大完全無虞,第三要風土人情氣候習慣適宜,第四還得要不是敵對的勢力,第五,最好還要距離戰亂之地遠一些的所在,所以這麽一排下來,似乎就屈指可數了。

襄陽、江陵這些地方似乎看起來不錯,但是這兩地的實力太弱,一旦有事,也許轉瞬就會易主。

揚州、杭州這些也是大都市,但是現在這兩地都面臨著蟻賊的威脅,也不可取。

廣州、泉州這些地方氣候對他們這些北人來說有些適應不了,益州又太偏。

原本南陽是個好地方,但現在南陽軍正在對大梁攻城略地,又顯然不合適。

河朔之地就不用提了,破敗不堪,還面臨契丹人南下威脅,所以選來選去就只有青州、徐州和壽州可選。

青州相對貧苦,徐州才經戰亂,這一看也就只有壽州最合適了。

作為淮右軍大統領(兵馬使),許子清目前坐鎮壽州,要遷居壽州並在這裏定居下來的富商士紳們自然少不了要來拜碼頭燒香,許子清在這方面本來是相當謹慎自守的,但楊堪、丁滿這些軍中袍澤都紛紛來信,有些人情世故自然免不了,給些關照也是人情。

好在大家都知道規矩,而且江烽在劃分五鎮之後就有嚴令,嚴禁軍中將領過問民政事務,所以許子清倒也沒有多為難,也就是情面上打個招呼,免得這些外來戶被壽州本地地頭蛇們給欺負得太厲害罷了。

這些先前來壽州的士紳巨賈們多少也還是有些關系,尤其是和淮右軍中的將領們免不了都能牽絆上,壽州梅田鄭三家大姓在軍中子弟也和這些軍中將領們有些交情,所以來這麽多外來戶,小紛爭自然免不了,但都在可控範圍之內。

“我還是覺得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北面了。”許寧搖搖頭,“現在淮右根基還是太薄弱了,廬州那邊的情況有沒有好轉?”

“小寧不必擔心,廬州和滁州那邊自然有人來處置,我只需要負責不出大狀況就行了。”許子清微微皺眉,他知道許寧提及的事情,但卻不想插言。

廬州和滁州那幫頑固士紳堅決抵制郡公的檢地之策,還有一些人更是暗中和李吳那邊暗通款曲。

郡公把此事交給了從無聞堂中分出來的一支,據說叫夜鷹的部門來處置,而且許子清也隱約知道寇文禮的淮右水軍第三軍也參與了此事,有幾家士紳都遭遇了水匪的洗劫,家傾族滅。

具體的情形許子清不清楚,他也不想去知道,但他很清楚這位郡公大人已經不是昔日的江二郎了,他威嚴霸氣的後面一樣有陰暗的一面。

就像是從無聞堂中分出來的那個叫夜鷹的部門,許子清除了知道應該是原來張萬山的助手蘇鐵在負責外,其他就一無所知了,有多少人,什麽樣的編制,有多大權力,都一無所知。

很多人甚至根本連夜鷹這個名字都未曾聽聞,更不知道有這個組織的存在,只知道原來無聞堂那個沉默寡言面色黝黑的男子蘇鐵似乎消失了,不知道去了哪裏。

但許子清知道這個蘇鐵才是郡公大人真正的心腹,從最早的學軍中選拔出來的,幾乎是與張萬山一道創設了無聞堂。

許寧同樣知曉一些,不過她倒是很理解甚至是認同,一個君主怎麽可能像宋襄公那樣事事守禮?

陽光大氣的形象當然要有,自然也就有人要去做那些黑活兒臟活兒。

歷朝歷代,哪個王朝君主不是如此?就算是原來在光州許家那樣一個小藩閥,自家三叔手底下不也一樣有做這方面事情的人,更遑論現在江烽已經統攬二十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