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2/3頁)

且鄭宓還記掛著那些災民,糧款籌措不久,想來還未抵達賀州,天這般寒,只怕罹難的百姓會更多。

她站起身,竭力將明蘇自心中按下去,好專注到正事上。

可被強行壓下的明蘇卻是一點都不乖,依舊在她腦海中擾亂她的思緒,且還像在她心上咬了一口,讓她的心生疼。

鄭宓無奈地笑了一下,眼底卻是苦澀。她擱下茶盞,站起身,走去門外。

雪越下越大了。

鄭宓問道:“內給事到了不曾?”

雲桑答道:“還未到,想來幾位內給事已在路上了。”

鄭宓點了下,欲往偏殿等著,雲桑遲疑著稟道:“方才底下來稟,陛下攜喬婕妤往梅林賞初雪去了。”

鄭宓足下一頓,淡淡道:“知道了。”她朝前走去,行出幾步,又問,“陛下寵幸喬婕妤有幾日了?”

雲桑心下一算:“快半月了。”

鄭宓點了下頭:“本宮記得行宮有一位滄州獻上的美人生得仿若天仙下凡。”

“是。婢子也有所耳聞。”

各地向京中敬獻的美人極多,連外邦都有敬獻,宮中裝不下了,便有一些出身略差些的或是得罪了宮中高位妃嬪的,被送去了行宮安置。

“待雪停之後,你親去行宮瞧瞧,她是否如傳言那般貌美,若是便將她接入宮來。”鄭宓吩咐道。

雲桑不知她的用意,娘娘雖不斷地在往後宮安插耳目,收攏人心,但甚少過問六宮爭寵之事。她恭敬應下了。

她們說話之時,明蘇也出宮了,她也在憂心這場雪。

賀州她五年前與鄭宓一同逃亡時,經過過的,那裏並不比京師暖和。

這場雪來得委實不是時候。她原本想陛下因民亂而盛怒,安撫災民的大臣,總有些什麽心思,也不敢做得太過,可有了這場雪便不同了。

他們興許會延誤救災,侵吞糧款,而後將災民的慘死,推到這場雪上。

明蘇一面往宮外走,一面思索,她不能插手得太過明顯,會引來陛下忌憚。

她想到入川將軍,倘若他依然是從前那般耿直為民的秉性,官員行貪贓之事,他便不會不管。

但那麽多條性命,明蘇也不敢將希望寄在他一人身上。

三舅在閔州為官,閔州與賀州相鄰,且並未遭災。

各州主官無詔不得擅離轄區,但因救災,前兩日陛下下了一道詔書,令臨近州郡協助安撫使撫民,諸事以救災為上,官員可便宜行事。

明蘇打算往閔州去一封信。只是此事還得與外祖父商議。

明蘇出了宮便登上馬車,往外祖父府上去。

她路上便走便想,一上了馬車,車中安靜,她靠著迎枕,身子也放松下來,便微微分了神,想到皇後身上去了。

怎會有如此巧合?

明蘇一心一意等著鄭宓回來,哪裏想得到借屍還魂這般離奇之事。

她暗自嘆了口氣,若不是年初立後詔書頒布之後,各方勢力都將皇後的家世背景都好好查了一番,知她只是一名出身書香之門,家中無權無勢,甚至還有些清貧的女子。她幾要懷疑鄭宓久久不回京,是被皇後抓了去。

明蘇微微地煩躁起來,像誰不好,偏偏要像阿宓。

她想到什麽,自袖中取出那盒子,打開來,對著裏頭的金簪說道:“你看,她與你有些像,你再不回來,我就……”

就如何?

明蘇有些詞窮,但這並不妨礙她放狠話:“只要你回來,五年、十年我都等你,一輩子我也等你,我一定要等到你當著我的面求我原諒。”

金簪一動不動的,簪身上那行“賀阿宓十七芳誕”的字隱隱可見。

她放完了狠話,像是找到了點寄托,將盒子塞回了衣袖裏。

興許是驟雪忽來,又許是時候不早,天已快黑了,街上沒什麽行人。

明蘇到了外祖父府外,下了馬車,擡頭看了眼府門上方的匾額,匾額上寫著楚府。

楚家在京中有些特殊,特殊在,他家原本走的是武路,但到了這一代,卻棄武從文,成了文官。

明蘇與外祖父府上很少往來,她聲名不好,不好連累歷經三代,好不容易才在文官之中立穩了腳步的外祖父。

另一方面,外祖父雖在兩年前致仕,卻在朝中留下不少影響,她若與外祖父往來密切,少不得受陛下猜疑。

明蘇在門外站了一會兒,上一回登門,還是年初,外祖母重病,她代替母妃前來探病。玄過站在她身後,見殿下擡了下手,方上前去敲門。

門很快便開了,兩位舅父親自出迎,將她領去了正堂,堂上一位白須白發的老人家站在階前等著她。

楚恩也許久不曾見明蘇了,兩邊行過禮,楚恩問道:“淑妃娘娘可好。”

“外祖父放心,母妃一切都好。”明蘇笑道。

楚恩點頭:“那便好,老臣掛念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