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第2/2頁)

鄭宓走出大殿,到了殿外,想著方才皇帝被無為哄得團團轉的情形,越發覺得好笑,可她並未笑出來,而是深深地想念起明蘇來。

依明蘇的促狹,她若見了方才那情形,只怕還會諷刺上兩句。

此時已是傍晚,日頭不那麽猛烈了,皇後的肩輿就停在台階下。她緩緩步下台階,心下琢磨著皇帝會如何行事。

還得多謝皇帝與她肅清六宮的權柄,她拖延著,未曾如何打壓賢妃與德妃,卻將精力大半花在收買紫宸殿宮人上頭。目下已有些成效。

鄭宓回到仁明殿,思索著一味搪塞敷衍,恐怕不是長久之道,皇帝眼下倚重她。

不過是看她最識趣,但若她始終拖延不辦,皇帝必會架空她,另尋他人。

鄭宓為難起來,想明蘇那頭如何了。

明蘇那頭亦在為難。她也如鄭宓一般,欲拖延,可拖延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她原本的想法,是令皇帝沉迷煉丹,荒怠政務,她便可趁機收斂大權,收拾了明辰與明寅。

而後逼宮,逼皇帝退位,讓他從此再也下不了詔書。

可誰知,皇帝竟心急至此,只服下半枚丹藥,便有了長生之心。

總歸人心算不準。明蘇甚是為難,但她卻並不如何苦惱,細細思索著,一遍遍地召心腹來議事,欲摸清如今朝中這局勢。

明蘇再三與幾位心腹商議,刑部尚書堅定以為,最要緊的是趁京防與禁軍正亂著,插一枚釘子進去。掌握了京防,將來進也好,退也罷,都有依仗。

明蘇也是這麽看的,她望向顧入川。顧入川是名悍將,可他身著一身儒服,坐在廳中,竟無一絲悍氣。看上去,好似一名飽讀詩書的書生。

見公主看過來,顧入川起身,舉止之間,彬彬有禮:“京防臣有門路,禁軍怕是得費些功夫。”

禁軍畢竟關乎宮城安慰,皇帝如何能不上心,哪怕如今他沉迷丹藥,也不忘時時過問禁軍諸事。明蘇自是知曉,點了點頭道:“你去辦。”

可皇帝要她削減二位皇兄勢力的事。明蘇仍無眉目,她又不傻,若是連明辰與明寅都容不下,皇帝必然更容不下她。

她若順順當當地辦完此事,皇帝勢必要朝她下手。

明蘇一時間進退兩難。

她甚至想,待掌控了京防,便幹脆實打實地反了吧,可母妃與阿宓都在宮中,便如人質一般,掌控在皇帝手中。

正當她左右為難之際,蘇都又來了,這回,他徑直被引入內書房中,明蘇見了他,問:“娘娘有何吩咐?”

為防中途被截留,鄭宓傳出宮的消息皆是命人口述,並未留在紙上。

蘇都稟道:“娘娘說,殿下想做什麽,就去做,她在宮中經營日久,足以自保,淑妃娘娘亦不會是殿下的拖累。”

明蘇聞言,大驚,急問道:“宮中出了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