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第3/4頁)

他知已被明蘇拿捏著,只能順她之意,也就一一照辦了。

十月十一,皇帝下詔罪己,稱:“咎罪過失,深切在予。”

並恢復鄭家名譽,追封鄭太傅為齊王,享宗廟供奉,恢復先皇後皇後之位。

十月十二,皇帝下詔,禪位於信國公主,公主當日於太廟即位,並封其父為太上皇,嫡母皇後為皇太後,生母淑妃為淑太妃。

宮中裏裏外外地忙碌起來,新君即位,太上皇自然要移宮。

明蘇將他遷去了北面的上華宮居住,上華宮不大,但住太上皇與他的妃嬪是綽綽有余了。

上華宮戍守的禁軍自然經明蘇精挑細選,侍奉太上皇的宮人自然也是太上皇從未見過的。當日便將太上皇移了過去。

接下去幾日,後宮中全是遷居的妃嬪,那些妃嬪自然不願離去,不少人仗著有些臉面哭哭啼啼地尋太後與淑太妃做主,欲留在宮中,不願隨太上皇遷去上華宮。

此事自然有太後做主,明蘇並未過問,她去尋了淑太妃。

淑妃升作了淑太妃,也仍是往日的模樣,這宮裏大抵唯有她的南薰殿最是清靜。

明蘇過來時,宮人們都改口稱陛下。明蘇還有些不習慣。

淑太妃笑道:“過幾日便好了。”

明蘇並未多糾纏於此,只是環顧殿中,道:“母妃留居南薰殿並無不妥,只是兒臣欲為母妃增添些擺件,母妃便允了兒臣吧。”

這是小事,淑太妃無可無不可。

明蘇見她答應,面上便有了笑意,又道:“還是該將您與皇後並尊太後的。”

皇後尊為太後,淑妃則封淑太妃,原本是應有之意。

但在明蘇看來,這便是兒媳位高於婆母了,她總覺有些怪怪的。

淑妃卻有自己的心思,她不想做太後,百年之後也不願陪葬帝陵,只是陵寢之事還早得很,暫且不必提,她只道眼前之事:“太後之位我本就無意,倒是有一事,欲請皇帝恩準。”

明蘇這一整日下來,聽了許多陛下,眼下聽母親稱她皇帝,她難免有些別扭,卻還是問道:“母妃請講。”

“我想將仁明殿空出來。”淑太妃說道。

仁明殿空出來?明蘇不知是何意,卻還是點了點頭:“太後娘娘遷去了慈明殿,仁明殿自然是空出來了。”

淑太妃又道:“我想時常去看看。”

明蘇不解,她為何想去仁明殿看看,卻仍是道:“母妃去便是。”

她答應了,淑太妃笑了笑,像是有些累了,靠在了迎枕上,望著明蘇淺笑不語。明蘇也跟著笑道:“母妃為何這般看著兒臣。”

淑太妃不知想到了什麽事,她有些懷念,又似完成了一件大事,緩緩地道:“我是在想,你而今已登基為帝,不知算不算是我盡了母親之責,將你照看好了。”

明蘇聽她這般講,不知怎麽,有些不安,她笑著道:“母妃自然是盡了母親之責,可還不能算是將兒臣照看好了,為人子女,不論到了什麽年歲,都是依賴母親的。”

聽了她這話,淑太妃似是悵然,她過了一會兒,方叮囑道:“往後我只圖清靜,你不必時常來請安,若有宮宴,也不必來請。”

她這話像是不願再涉俗世紅塵之意,明蘇怔了怔,欲勸些什麽,淑太妃卻已合上眼,背過身去了。

明蘇只好起身告退。

走出南薰殿,她被母親的一番話說得有些惘然,回頭一看,只覺這座宮室格外安寧淡泊。

她走了幾步,玄過正來尋她,見了她,忙下跪:“拜見陛下。”

明蘇止步:“免禮……”

“中書令與戶部尚書正在垂拱殿等候召見,欲奏稟德州歉收之事。”玄過稟道。

德州今年風不調雨不順,糧食歉收,百姓度日艱難。

明蘇命他們去商議,擬個條陳上來,說說當如何救濟。

眼下看來,是已擬好了。

她便回了垂拱殿。

這一議,便議到了夜裏,鄭宓照舊來給她送晚膳,聽聞陛下正在議事,便提著晚膳在偏殿等候,想著等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若仍不得空,便命人上禦膳,幾位大臣勤於政事,也該賜下晚膳才是。

但明蘇一早便吩咐過,只要太後娘娘來了,便要與她稟一聲、於是小宦官入殿稟報太後娘娘送了晚膳來時,戶部尚書聞言,笑著說了一句:“太後娘娘又來給陛下送晚膳了?”

中書令也道:“太後娘娘待陛下當真慈愛,連晚膳這等小事都親自過問。”

兩位大臣只是隨口一說,贊頌天家親情罷了,但明蘇心懷不軌,自然有些心虛。

待議完了事,再去偏殿,鄭宓已不在了,她留下的晚膳,倒是在爐上煨著,仍是溫熱。

明蘇用了膳,又看了幾本奏折,外頭的天色早已黑透。

太上皇遷宮後,宮中好似驟然間清明幹凈起來,連大殿都亮堂了許多。明蘇將今日的政事都理過,便欲回寢殿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