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第2/3頁)

明蘇接過白瓷湯盅,方才緊抿的唇角微松,隱隱地還有些笑意,她一口飲盡了,又問:“可還有多的?給娘娘也備著。”

“陛下放心,婢子明白。”雲桑行了一禮,接過湯盅,也不多留,退下了。

明蘇望著她出了殿門,回頭便見母妃正望著她,唇邊帶著淡淡的笑意。

明蘇一怔,方才光顧著關心阿宓忙了一上午必是也累了,也該飲碗參湯提提神,倒是忘了母妃就在身邊。

她忙道:“母妃可也乏了?雲桑那裏必還有多的,兒這就命人去……”

“不必忙了。”淑太妃笑著道,目光卻格外慈愛。

明蘇面上泛起一層薄紅,將臉轉到一邊,訥訥地不敢說話。

“你先想著她也是情理之中。”淑太妃說道。

明蘇一怔,腦子裏轉了一圈才明白太妃的意思,她心下大驚,自座上立了起來,垂手站在淑太妃身前,急道:“母妃,我與她……”

見她如此焦急,淑太妃頗覺好笑,更覺欣慰,搖了搖頭道:“你急什麽,做了皇帝的人了,還這般不穩重。”

明蘇哪裏是不穩重,她只是措手不及,又唯恐母親怪罪。

畢竟阿宓是太後,世人眼中,她二人身份懸殊,有悖禮法。

“我與她是……”明蘇不知從何說起,淑太妃靜靜地望著她,眼底含著淺淺的笑意,明蘇關心則亂,竟未察覺,過了好一會兒,方定了心神道:“我們分不開了,兒已決意要同她長相廝守,誰都不能叫我退卻。”

她說得斬釘截鐵,末了還補了一句:“她也是。”

匆忙地將她與鄭宓的態度都說了,既果決,隱隱地又有些哀求母親不要阻攔的示弱。

“你休慌。”淑太妃的笑意自眼底流瀉出來,“母妃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好。”

明蘇這才明白過來,母妃是早就知道,且是贊同她們的。

這大概是近些日子來最好的事了,她不由自主地牽起唇角,笑意怎麽都壓不住,當即就跪下了,恭恭敬敬地給母親磕了個頭:“多謝母妃。”

她這般欣喜的模樣,看得淑太妃也跟著笑了起來,她探身扶起她,與她又說了些別的。

及至離開,明蘇將她送到殿外。

殿外侍立著眾多宮人、禁軍,宮人腰間都系著白布,禁軍盔甲上的紅纓皆摘了,甲胄上亦掛了白孝。

淑太妃見此,笑意便淡了,她回頭望向明蘇,明蘇以為母妃有吩咐,上前了一步。

淑太妃握住她的手,明蘇感覺到母妃的手冰冷的,手心幹燥,將她握得緊緊的。

“該放下了。”淑太妃說道,她與鄭宓一同聽賢妃講了李槐的事,自然知曉明蘇心中背負的沉痛與愧疚。

明蘇語凝,喉嚨像是堵著什麽,酸脹得厲害。

似乎一日之間,所有人都在勸她放下,勸她朝前看,別再囿於過往。

太妃嘆了口氣,望著明蘇的目光柔和慈愛,她靜靜道:“別再念著過往了,越是念叨,越走不出來,好好的,往前看吧。”

她是走不出來了,可她希望明蘇能脫下那些沉痛的背負,別如她一般畫地為牢了。

送走了淑太妃,明蘇回到殿中,愣愣地呆坐著。

外頭隱隱有喪鐘之聲傳來,想是午膳後群臣回到殿中繼續跪靈時舉的哀樂。

她兀自出了會兒神,直至玄過領著幾名內侍進來。

內侍皆捧著精致的食盒,玄過瞧了眼裏頭,見皇帝沒有出聲地意思,便揮了下手,示意他們擺膳。

禦前遲遲不曾傳膳,膳房將禦膳熱了一回又一回,早等得急了,唯恐耽擱了陛下的午膳,餓壞了陛下,到時怪罪下來,他們承擔不起,便遣人去尋了玄過拿主意。

玄過被派去協助禮部尚書治喪了,忙得很,被膳房的人尋到,想了想,便命人將直接將禦膳收到食盒裏送來。

皇帝居喪,不好食葷腥,食盒裏皆是些素食。但即便是素食,也都烹制得極為精心,每一道膳食,光是聞著香氣都能令人食指大動。

那幾名內侍將禦膳擺好,便行了一禮,退下了。

玄過捧了箸,侍立在一旁,恭聲請道:“陛下好歹用些吧。”

明蘇讓他們這一進出擾得回過神來,她直了直身,脊背有些酸脹,便反手敲了兩下,沒接玄過手中的鑲金玉箸,而是問:“娘娘呢?可用過了?”

宮中娘娘那麽多,她口中的卻只有一位。玄過知她記掛太後,必會有此問,故來時便打發人去瞧過了。

此時正好回稟:“太後娘娘命人安置了命婦們的午膳後便出來了,想必是來尋陛下,興許過會兒就到了。”

明蘇聞言,心頭微微一寬,眉目間也松了松,她擺了擺手,示意等等,玄過見此便將玉箸置於食案上,退到了一旁。

沒等多久,鄭宓果然來了。

明蘇起身迎她,鄭宓忙了許久,有些累了,見了她卻仍是笑了笑,仿佛只要一看到她,便什麽疲憊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