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3頁)

自連訣接手陳家的醫療產業並創立風決後,公司的慈善項目每年都設置有硬性指標,康立軍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他們那年的資助對象。

但好景不長,康立軍的病情日漸惡化,已經嚴重到了費上再多金錢也無法挽救的程度,哪怕是有風決的財力在背後幫扶著,也只是在病床上多耗了兩年。

康立軍走的時候,康童還不到八歲,但心智卻要比同齡孩子成熟也敏感得多。

被連訣收養後,更是一直謹記著連訣的恩情,在家裏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個不留意惹了連訣生氣。好不容易因為年初上完戶口緩和下來的關系,又因為兩個多月沒有見面而再次冷淡下去。

連訣手肘杵在沙發扶手上,指節抵了抵太陽穴,有些心煩。

他放下平板,沒等阿姨把茶煮好,上樓回了房間。

臨近午餐時間,這間位於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黃金地段、按分鐘計費的高端心理診所已經暫時停止接待了。

助理敲門進來,面色為難:“劉醫生,有位先生找您。”

劉醫生正皺著眉頭用筷子在外賣餐盒裏來回撥動,聞聲道:“幹飯時間到了,讓他有事下午再來……”話說到一半,她擡起來的目光越過辦公室的玻璃門,望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眼中閃過一抹意外的神色,趕緊叫住助理,“等一下。”

她把餐盒收好丟進垃圾桶,起身走出辦公室,對等在前台的男人笑笑:“好久不見了。”

對方禮貌地對她點了下頭:“劉醫生。”

“請我吃個飯吧。”劉醫生說,“這次就不收你錢了。”

就餐地點就近選在診所樓下的西餐廳,劉醫生將一塊西冷牛排放進嘴裏,看著面前高大英俊的男人,說:“要是我沒記錯的話,你已經有兩年沒有到我這裏來了。”

她仍然清晰地記得眼前這個男人第一次到她這裏來的情景,當時她的心理診所還開在二環一個不起眼的寫字樓,那時的男人也還只是個背著書包的少年。

她之所以記憶深刻,除了少年一眼看上去清秀端正的相貌,還有他推門進來,徑直對她說的那句:“我需要心理幹預。”他沒有像很多患者來時那樣,讓醫生判斷他是否有什麽問題,而是直截了當地告訴醫生,我需要治療。

她的診所只有一個簡陋的診室,少年就陸陸續續地在她的診室裏接受了將近十年的心理治療,一直從他讀書到工作,後來少年長成了男人。也許是由於工作的緣故,也或者是已經不需要她了,過來的次數愈發減少,直到她換了新址,這個男人幾乎沒再來過。

劉醫生仍記得最後一次見面時對他說過的話,便問他:“我之前的建議,你有嘗試過去做嗎?”

連訣說“有”,頓了頓,對她說:“我收養了一個孩子。”

劉醫生送到嘴邊的牛排頓在空中,愣了愣:“收養?”

“嗯。”連訣說,“我前公司資助的一個病人去世了,我收養了那個孩子。”

劉醫生對於他錯誤解讀了自己的建議,有片刻失語。

她若有所思地看了連訣一會兒,依據他再次找到自己的這個行為,猜測道:“效果不好?”

“……是。”

“嗯……”劉醫生對他這個回答沒有表現出太多意外,問,“這次是遇到了什麽問題?”

連訣平靜地看了她一眼,說:“我結婚了。”

劉醫生聽到這句話後臉上寫滿了詫異,緊接著皺了皺眉,試探性地問他:“也是因為我跟你說……”

連訣搖搖頭,說:“不是。”

劉醫生看著他,過了很久才開口,道:“是好事。”

她問:“對方是怎麽樣的人?”

這個問題讓連訣臉上出現了霎那空白。

他微微凝起眉,腦子裏浮現出很多有關沈庭未的畫面。

他有些呆的睡相,像是沒打算讓人聽清楚的低低輕輕的嗓音,想不通事情時皺起的眉頭,總是對一些幼稚的東西情有獨鐘的癖好,以及常常做出的有些愚蠢的事。

但腦海裏最後的畫面卻定格在那天中午的別墅,充沛的陽光,火上滾起的湯,電視劇裏的台詞,和那雙在裊裊熱氣中彎起來的眼睛。

連訣沉默了許久,艱難地從這個場景中提取出一個恰當的詞匯,語氣帶著幾分生硬,道:“……溫暖。”

“溫暖?”像是從他口中聽到這個詞很不可思議似的,劉醫生睜大了眼睛,接著在連訣明顯不悅的目光下很輕地笑了,“不不,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覺得,你不太像是會用這種詞來形容別人的人。”

“但我感覺很不舒服。”連訣皺起眉頭。

劉醫生問:“是不是感到抗拒?”

連訣遲疑地點了下頭。

劉醫生理解他對於突然組建家庭這件事心裏多少還是感到茫然,她沒有很快搭話,在心裏思考如何組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