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節 逼降(第3/7頁)

看著孟聚,李赤眉張大了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自己的部下離得並不遠,孟聚這麽一吆喝,大夥可是都聽得清楚了。

他望望腳邊的裝滿“金銀”的幾口箱子,臉上苦笑——自己在算計孟聚,對方何嘗不是在算計自己呢?對方答應見面,壓根就不是為這筆“金銀”,而是要徹底斷絕自己的後路。

上次在樂平,自己在孟聚手上全身而退,軍中本來就有傳言,說自己與孟聚暗中有勾結,只是幸好元帥大度,總算揭過了這事。這次自己再次在孟聚手上慘敗而歸,丟了金城,也丟了元帥兒子的性命,卻是孟聚又把自己活生生地放了回去——要說這其中沒點貓膩,不要說別人了,就是李赤眉自己都不信:世上哪有這麽巧的事?碰到孟聚也罷了,別人都死了,唯有你赤眉旅的兵馬完好無損地回來,兩次都是這樣!

孟聚這麽亮明身份一吆喝,已是徹底斷了自己的退路啊!

李赤眉苦笑著拱手:“孟鎮督不但威武蓋世,而且計謀過人,李某輸得心服口服。最後這手釜底抽薪,更是使得神出鬼沒啊!”

“唉,慚愧慚愧。孟某先前小勝,全靠使詐所為,並不磊落啊。”

“戰場上,無所不用其極,大丈夫鬥智不鬥力,這也是常事來著。”

彼此都是聰明人,李赤眉倒不是很怨恨孟聚。戰場上,大家各為其主竭盡全力,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上次,孟聚在占了絕對優勢的情形下,並不斬盡殺絕,而是放了自己一馬,然後又贈還了一批鬥鎧,讓李赤眉可以跟上官交差,李赤眉覺得,這位孟鎮督很夠朋友。

寒暄過後,孟聚將手中捧著的一個木匣子交給了李赤眉,他沉重地說:“李帥,你一直在找尋貴軍拓跋寒都督的下落,袍澤情深,令我也深為感動。我令手下查看了下,發現拓跋都督已在昨晚的混戰中不幸身亡,還望李帥千萬節哀。這是都督的首級,這就轉交李帥你帶回吧。”

李赤眉沉著臉接過木匣,打開看了下,然後長嘆一聲,合上了木匣。

此刻,他的心情反倒是踏實下來了——已經掉到谷底的人要比懸在半空的人要安心得多,拓跋寒確實死了,自己再沒什麽可猶豫了。

他呆滯著臉:“謝謝鎮督了。”

“李帥,先前使詐是不得已而為之。但現在大局已定,孟某還是願講交情的。李帥和貴部兄弟倘若要歸去的話,孟某不會加以阻撓,金城駐軍也不會出城攻擊,這一點,孟某可以保證,也請李帥放心。”

孟聚說著,一邊觀察著李赤眉的表情:“但是李帥,這趟貴軍兵敗失城,主將戰死……某家聽說,拓跋元帥的度量並非很寬廣,你這樣回去,不知有無妨礙?”

李赤眉沉默地聽著,他彎下腰,很隨意地把裝首級的木匣擱在地上,然後站直了身子,眺望著北方的天際好一陣。然後,他轉過身,對孟聚苦澀地說:“鎮督所料不虛,邊軍那邊,確實已無李某容身之地。鎮督,李某願降,不知貴軍可否願意接納我這落魄之人?”

孟聚很嚴肅地說:“李帥是北疆首屈一指的名將,你願意加入,此乃孟某的榮幸,我軍上下願倒靴以迎。”

與其向別的金吾衛軍將投降,向曾有過交情的孟聚歸降,這讓李赤眉覺得好受些。所以,當孟聚再次流露招攬之意時候,李赤眉很爽快就答應了,還說出自己的擔心:自己在金吾衛那邊的仇家太多,投了金吾衛,自己怕遭人報復和暗算。

“倘若李帥在擔心這個的話……”

孟聚沉吟片刻,爽快地說:“李帥,你所慮確有道理,金吾衛各個世家將門的關系盤根錯節,怕是連慕容破都頭疼。倘若看得起的話,你不妨來我這邊如何?

我們東平陵衛跟金吾衛只是盟友,不是他們的下屬。打完了這仗,我們就要回北疆去了。我就不信,那幫人還有本事把手伸到北疆來報復你?當然,我們廟小,比不得金吾衛的財大氣粗,怕是要委屈李帥一陣了。”

李赤眉卻是很高興,連連點頭:“固所願也,不敢請也!李某願追隨大人羽翼,為大人打馬開路,效死廝殺!”——在李赤眉看來,孟聚氣度寬宏,用兵如神,自己平生所見梟雄,再無第二人能與他並肩的。東平陵衛眼下還不是很強,但孟聚這麽年青又能打,又坐擁一支勁旅,在這個亂世裏,要出頭是很容易的,將來就是割地封王也不足為奇。何況,他又是漢人軍頭,自己跟隨他,總比加到金吾衛這幫鮮卑貴族紮堆的地方好。

至於李赤眉的另一個擔心——即金吾衛戰力孱弱,在這場戰爭中最終可能無法取勝的顧慮,他壓根就沒提起。親眼在戰場上見到了孟聚,李赤眉立即就知道,這場戰爭,金吾衛贏不了。有了孟聚和他麾下東平強兵的加入,金吾衛的兵馬就補上了自己的短板——何況還有自己的倒戈加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