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節 安撫(中)(第2/2頁)

慕容破眼睛一亮:“大員?軒卿,你說的是誰,何來如此把握?”

“微臣鬥膽,敢請太子殿下前往濟州調停。太子殿下不但德高望重,更與孟太保交情深厚,只要他親自到場的話,想來孟太保定然會俯首聽命的。”

軒文科總管此言一出,眾臣無不恍然:是啊,自己怎麽就沒想到這個呢?孟聚本來就是太子殿下的愛將,他再怎麽桀驁,也得給自己老上司幾分面子吧?

所有的目光齊齊集中到殿中站著的一個人身上,在眾人的注視下,慕容毅默默地走到了殿中,對著皇位上的父親行了個禮。

看著自己的長子,皇帝慕容破的眼神頗為復雜,他放緩了聲音:“太子,軒總管的話,你可都聽到了?國家正是危急之時……”

皇帝沉吟著,仿佛不知該如何把話說出來——自己的長子,文武雙全,英姿颯爽,無論韜略武功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慕容家大業能有今天的成就,他的貢獻功不可沒。

但事情就是這麽怪,慕容毅越是優秀,慕容破就越是不喜歡他。

是因為慕容毅太過剛毅強硬、鋒芒畢露?

或許,是因為自己原配愛妻就是在生慕容毅的時候難產死的,所以自己對他一直心存嫌惡?

或許,是因為這個優秀又風華正茂的兒子,讓年紀漸老的自己隱隱感覺到了嫉妒和威脅?

其中到底什麽原因,就連慕容破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了。總之,比起那個文武雙全的長子,他更中意的卻是那個漂亮俊美、能說會道的三兒子。而且,三皇子一直常伴他身邊,噓寒問暖、貢茶進水、陪著父親說笑解悶,顯得特別的孝心可嘉。

相比之下,盡管慕容毅也想竭力表現自己的孝心,但他畢竟是大魏朝的理政太子,身上擔著千頭萬緒的政務,要負責金吾衛數十萬兵馬的後勤,累得心力交疲——在討好父皇表現孝心的競賽裏,無論慕容毅再怎麽努力,他也只能在百忙中抽出一點點空暇去幹,不可能跟全身心投入的慕容南相比。

慕容毅的缺陷還不止如此,他不但在競賽中表現得不夠慕容南虔誠,而且就連觀眾們也是站對手那邊的——皇帝身邊所有的妃子、內侍都是站慕容南那邊,朝中的文臣也大多是支持慕容南的。有他們陪在皇帝身邊,慕容南做過的任何好事都會被大家津津樂道地拿去向皇帝報告,而相反的是,慕容毅犯下的哪怕最小的錯誤都會被一百倍地放大——在一個日理萬機、管理無數繁瑣事務的人身上要找錯誤,這實在是天下最容易的事了。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慕容破對長子的觀感就越來越差,幾次動過更換太子的心思。總算他還有點顧慮,知道邊軍叛亂未定,這時候如果動了長子的儲君位換一個生手上去,那是會出大亂子的,所以一直遲遲未動手,但慕容毅那邊卻已是風聲鶴唳、一日三驚了。

現在,在慕容家再次面臨生死存亡危機的時候,站出來力挽狂瀾的,還是自己這個大兒子啊。要把慕容毅派到叛軍中去說服叛軍頭目,此中的風險委實難以預測,此時此刻,要說慕容破心中沒有一點愧疚,那是不可能的,他實在不好開這個口。

慕容毅深深低頭,他平靜地說:“父皇,軒總管的提議,兒臣已經明了。兒臣願應命前往濟州,竭力說服孟太保,令其回心轉意,息兵停戰。”

殿中君臣都在微微頜首:果真是疾風知勁草,坦蕩識誠臣。太子殿下雖然一直遭受父皇的不公待遇,但關鍵時候,還是挺身而出站出來承擔了重任,沒一句怨言。

有氣度,有擔當,識大局,度量如海,這才是未來大魏朝君主應有的氣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