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夢(三)(第3/5頁)

李功偉聽得頻頻點頭,他贊道:“孟家亦不愧是前朝的衣冠華族,通義明理,如此方能培養出將軍這樣深明大義的忠義志士來。

孟將軍,你說得很是,鮮卑人的小恩小惠,不足為念,大丈夫當放眼天下,以社稷為重,以萬民為重。將軍以萬民為重而舍個人私利,有此善念,為萬民造福,必將遺福孟氏後代,恩澤延綿。

孟將軍不戀鮮卑高官厚祿誘惑,毅然投奔正統,回歸國朝,這事將成我國朝的一段傳奇佳話,朝廷亦應對此大力嘉獎宣揚,以此彰顯我朝褒忠貶奸之宗旨,激勵天下志士奮進之心。”

孟聚連忙推辭:“陛下聖恩,微臣誠惶誠恐。但當前北伐戰事正緊,禁軍、襄陽軍、西蜀軍等各路兵馬正在前線與韃虜兵馬進行殊死戰鬥,朝廷此時應宣揚的是王師將士的武勇和忠誠,激勵將士們更加奮力作戰以報效朝廷。比起王師將士的赫赫武勛來,微臣這點微末之事,實在不值一提。”

李功偉微笑著瞟了孟聚一眼——這位北朝武將倒是懂分寸,知道韜光隱晦的道理,不欲過於高調引人矚目。不過,這倒也在情理之中,倘若孟聚是那種只知武力、一味鬥狠逞強的莽夫,他也不可能這麽年青就成為北朝的重兵軍閥了。

孟聚本以為,李功偉還要接下去跟自己談談北疆軍談判歸順的條款,但他沒想到,賜爵之後,皇帝的話題就轉向了徹底的閑聊,再不涉詳務。他好奇地問起孟聚在北疆的戰事經歷,也問起了慕容家的一些事情。他尤其對慕容毅感興趣,對他問得特別詳細:“孟將軍,聽聞你與北虜的偽太子慕容毅也有過一番交往,對其很熟悉?那,他是個怎樣的人呢?”

孟聚微微沉吟,答道:“就微臣所知,慕容毅太子性情沉穩,剛毅堅定,深通兵法韜略,而且沙場履歷豐富。據聞,偽朝那邊已讓他重新掌權,執掌征南行營的軍務,將來王師一旦遭遇此人統軍,還得多加留神。”

李功偉頜首道:“金吾衛已經腐朽,兵無士氣,將無戰心。眾將皆為庸碌之輩,朕倒不放心上。如今鮮卑的那幫皇族貴族中,也就慕容太子還堪一戰了。

但我朝對鮮卑的優勢是壓倒性的,尤其是孟將軍你歸順反正以後,鮮卑人將面臨南、北、西三面受敵的困境,此為大勢所趨,不可能被他一人逆轉。孟將軍你歸順我朝,這是對偽朝的又一次重大打擊,他們人心士氣已經降到了最低點,不但地方上的鎮守官僚和將領紛紛向我軍請降,甚至就是韃虜親軍金吾衛兵馬中也有將領與我朝主動聯絡請降的。所以,慕容太子雖然能幹,但他的部下卻已軍心散亂,不堪為戰了。或許他能取得一兩次戰鬥的勝利,但決計逆轉不了大局了。”

“陛下料事深遠,剖析精準,微臣深為嘆服。正如陛下所言,縱慕容毅還有幾番才能,但在這大勢之下,料他也無法頑抗王師之威。”

李功偉微微一笑,他深深凝視著孟聚,淡淡道:“孟將軍,這裏再無外人,你我盡可放膽直言——朕猜,將軍你歸朝之前,肯定有人跟你勸說過一些諸如飛鳥盡良弓藏之類的話吧?你是否心中亦有此顧忌,不敢輕信,所以一直拖到今日方肯歸朝呢?”

孟聚心中劇震,他不敢正視李功偉的目光,離座跪倒:“微臣……微臣萬死!微臣孤身來朝,便是因為微臣對朝廷、對陛下一片赤誠忠心,絕無猜疑君父之心,請陛下明鑒!”

蘇墨虞也愕然,猶豫了下,他也跟著起身跪倒:“陛下,孟將軍對朝廷確是一番忠誠,並無此意。”

李功偉擺手:“哎,孟將軍,墨虞,你們都起來。這邊再無外人,我們就是閑話家常罷了,不必那麽激動——孟將軍,朕知道你是忠臣赤子,一心以天下為重,否則以你的實力,大可自建一國自立為君,或者相助鮮卑人,怎麽都比到江都向我南面稱臣來得逍遙快活。但說老實話,你若說心中沒有那些顧慮,朕卻是不信的。”

“這……微臣萬死,決計不敢有此大逆不道的念頭……”

李功偉嘆了口氣:“孟將軍,這又有什麽大逆不道了呢?自古伴君如伴虎,這道理,不但你們懂,朕也懂的,便是忠臣赤子,在報效國家之時,也要考慮自己身家性命,你便是有此念頭,不過是人之常情罷了,朕並不見怪——有此顧慮,才是正常人,若是沒有這種想法的,那倒是反常,朕倒是不放心了。”

李功偉說話坦白又直接,被他這樣直指心扉,孟聚一下懵了,也不知道如何應答的好,只能一個勁地答道:“微臣萬死,萬萬不敢!”

“呵呵,孟將軍不必多疑,朕提起此事,正是要消除你我的君臣疑心。飛鳥盡良弓藏,這自然沒錯,但倘若飛鳥永遠不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