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夢(十一)(第3/4頁)

而征北侯與慕容家之間,二者的關系就復雜得多了。慕容家給予征北侯不少支援,這是實情,但這也是有目的的,他們也希望借孟聚之手在北疆牽制拓跋雄,二者的關系其實是相互利用罷了,與葉迦南那種純粹的恩義相去甚遠。

後來慕容家篡權奪位之後,雖然冊封孟聚為北疆大都督,但征北侯卻也是靠自己的實力才拿下的地盤,慕容家不過是順水推舟地追認罷了,二者之間雖然名為君臣,其實關系不過是盟友而已,也談不上什麽恩義,無非是一同抗擊拓跋雄的戰友罷了。

這期間,征北侯還曾率精銳兵馬南下增援過慕容家,那場著名的金城之戰更是慕容家轉危為安的關鍵之役。征北侯與慕容家之間倘說誰欠誰的,倒好像慕容家欠征北侯的更多一些。

至於後來為收容邊軍殘部一事,慕容家主動挑釁,征北侯積極應戰,兩家關系已是徹底破裂,只是因為兩家各有所忌,才沒變成全面大戰。這時候,恰逢我朝提出招攬,征北侯於是棄暗投明,無論在大義名分還是個人私德上,對慕容家,征北侯都並無虧欠——以上,是微臣麾下易主事的一點見解,還請陛下鑒正。”

皇帝李功偉微點頭,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案上的奏折,神情卻有些悵然。他沉思了很久,慢慢地開口說:“人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恩怨分明,重恩義而輕生死,征北侯還真是堪稱當世奇男子啊。”

說了這麽久的話,蕭何我也是顯得輕松多了,他笑道:“陛下,征北侯這種人,並非一般凡俗武臣。吾朝得他歸順,北伐大業添一大助力,此誠為幸事,但並未告全功。

微臣鬥膽說上一句,征北侯與吾朝之間,亦未至全然推心置腹的信任。恕微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怕征北侯心中,怕是更關心他的東平兵馬和地盤,更勝於關心聖上和朝廷的北伐大業。

微臣亦常常思索,如何才能得打開征北侯的心結,讓他就如他效忠他的舊上司葉迦南一般,全心全意地效命我們大唐,效命聖上?微臣對此反復思索,最後卻終於恍然。”

李功偉好奇道:“哦,卿家快說?你想出什麽好主意來了?如何才能讓征北侯真心效命歸順吾朝呢?”

“呵呵,陛下,微臣覺得,慕容家那些鼠竄中原的韃虜小醜,望之不似人君,征北侯瞧不上他們,不肯為他們效命,那也是正常的。

但陛下您乃是天命之君,四海歸一的真命天子。只需相處日久,讓征北侯見識到陛下的天縱之聰和絕世霸氣,他自然會被陛下的王者之氣震懾,感懷於陛下的恩威,他自然就誠心效命、別無二心了。”

知道蕭何我在拍自己馬屁,李功偉啞然失笑,他笑道:“遠志,你也來說這些無聊東西了——王霸之氣,這種馬屁也是隨便拍的嗎?”

明知皇帝不是真的生氣,但蕭何我還是連忙請罪:“是,是,微臣學術不純,見識淺薄,出口無狀,請陛下恕罪。”

“呵呵,行了,遠志,今天就聊到這了。朕知道,愛卿你也忙,公務也多,你就先回去吧。”

蕭何我躬身告退,退出了宮殿,他心中卻是隱隱不安:皇帝召自己過來,扯了半天孟聚的閑話,但最終為了什麽事情,陛下卻連半點口風都不露,這也太讓人琢磨不透了。

他回頭望了一眼那深紅色的宮門,眼中充滿了敬畏:君恩如海,君威如山。陛下登基日久,威嚴日重,行事也是越來越深不可測了。

……

看著蕭何我斷事官退出了殿中,皇帝李功偉臉上的笑容一點點地斂去,神情變得肅然而冷漠。

李功偉深知,自己將要做出的,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即使以大唐帝皇之尊,要做出這樣的決定之前,還是讓他的心跳微微加速。他移開了放在案上的奏折,露出了下面壓著的一卷黃色的聖旨。李功偉緩緩展開了聖旨,把那旨文又看了一次: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北國降將孟氏自歸降吾朝以來,歷受朝廷重恩卻不思回報,心懷怨望勃逆,屢抗朝命,毆打同僚,更有擁兵抗命、割地自立、要挾朝廷等諸多劣跡,大逆不道。為正綱紀人心,特命剝奪孟氏征北爵位及本兼各職,交由刑部問罪。如遭反抗,有司可當場格殺勿論。欽此!”

聖旨的末尾,是自己鮮紅的玉璽印章,已經蓋好了。看完這份自己親手所書的聖旨,仁興帝李功偉長長舒出一口氣,他沉吟良久,終於又慢慢地聖旨卷了回來,手指卻是習慣地輕敲案面。

仁興帝當然知道,這樣近乎毫無理由地突然殺掉孟聚這樣的大將,會給自己如日中天的明君聲望帶來很大的損失;

而且,殺掉來投奔大唐的北國重將,也會給大唐的國家聲譽帶來巨大的災難,更會給北伐戰事添上巨大的阻礙,因為連孟聚這樣誠心主動來投的名將都被殺掉了,今後還有哪個魏軍將軍敢投降大唐?反正降也是死,不降也是死,只有跟唐軍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