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四庫全書》

嶽霆帶著瓦蓋帽,帽檐深深地壓著,擋住了面容,低頭走在琉璃廠的街道上。

自從上次準備南遷又被駁回之後,整個故宮又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之前還有日常展覽什麽的忙上一忙,現在重要的寶物都裝箱了,展覽都停止了,雖然很多人手上還在整理修繕著各種倉庫裏的古董,繼續著裝箱的工作,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是不知前路在何處的茫然。

嶽霆倒是從顧淵處打聽到消息,不出三日,南京政府派來負責國寶南遷的押運官便會抵達北平,再加上整理的時間,過完年估計第一批國寶就可以南下了。

只是他即使知道這個消息,也沒法告知傅同禮等人,讓他們相信。他都沒法解釋自己是怎麽得知的。

索性他也就不再操這份心了,修繕古董或者裝箱的工作,他都沒法沾上手。畢竟還是進宮的時間短,沒辦法取得故宮眾人的信任,嶽霆也就不自找沒趣了。

但他也不是什麽事都不做,可以去找自己能做的事情。

例如把《四庫全書》丟失的那一冊找回來。

赫赫有名的《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指派當年諸多優秀官員學者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又因囊括了當時天下絕大部分的書籍,所以叫全書。這部叢書收錄了約8億字的典籍,許多古代典籍因為收入了此書才得以保存,可謂是中華歷史傳承的寶書。

嶽霆雖然對這些歷史都不甚了解,但他在故宮待了兩年多,耳濡目染,聽那些學者們有時閑聊,知道當年乾隆皇帝借修《四庫全書》,其實銷毀的圖書更多。把不利於滿清的歷史書籍全書書籍刪改篡修,妥妥的文字獄。

不過當年的是非功過,嶽霆是無暇評判的。他只知道這《四庫全書》一共有七套,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分北四閣和南三閣。其中藏於圓明園的文源閣本在1860年被焚毀,藏於揚州文匯閣和鎮江文宗閣的兩套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藏於杭州的文瀾閣本也因太平軍攻占杭州的時候文淵閣倒塌,所藏之書經過搶救整理只剩四分之一。而藏於沈陽故宮的文溯閣本,日前因東北淪陷,已經落入了日本人手中。

算下來,就僅剩下了文津閣和文淵閣兩套版本的《四庫全書》。

文淵閣那套本來放在文華殿的後殿主敬殿後,是第一部謄寫好的《四庫全書》。現在已經分門別類地裝箱,打算第一批南遷就運出北平。

而文津閣的那套本來是存放在承德避暑山莊的,但在二十年前就由國民政府運回了北平,存放在了故宮的文華殿,其實也就是跟文淵閣那套緊挨著存放。不過沒兩年京師圖書館就成立了,當時的館長和清室善後委員會關系很好,便央求一套鎮館之寶故宮這邊覺得僅剩的兩套《四庫全書》放在一起不太好,萬一有什麽事情就慘了,所以就把文津閣的這套送了出去。雞蛋總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

因此文津閣本變成了京師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一共128架,6144函、36304冊。後來京師圖書館專門修建了一個新的圖書館,叫文津街圖書館。這座新圖書館的建立實在是命運多舛,一直到兩年前才終於竣工。

落成的時候,京師圖書館開了一次展出,文津閣的《四庫全書》便是其中的重頭戲吸引了許多市民蜂擁而至。花兩個銅板就能進來參觀這些保存不易、字跡精美的圖書,真所謂盛況空前。

可在一日展覽後,工作人員清點圖書,竟駭然發現展覽的《四庫全書》居然丟了一側

這簡直就是捅破天的大失誤!

但每天參觀展覽的人實在是太多,又都穿著長衫,根本查不到是誰偷了這本書,就算是通知了警察也找不到,所以當時的教育總署長便壓下了這個消息,展覽還照常舉行,同時通知琉璃廠各店鋪,但凡有人拿這本書來販賣,不管開價多少都收下。實在是找不回來的話,就只有求助於故宮,好在文淵閣還有一套《四庫全書》,請人把丟掉的那冊書臨摹本,盡管不是原冊,但到底也比徹底丟失的好。

這時,倒是知道當年乾隆皇帝為什麽要把這套書一共抄寫七套了,不過即使有七套這麽多,沒過多少年也僅剩下兩套,其中一套竟也丟了一本。

那時正值嶽霆進故宮工作的第一天,這件事被故宮的人當成八卦笑談,偷竊過程的各個版本也在他們之間添油加醋地流傳著,嶽霆也不知道聽過多少個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版本了。而這都一晃兩年過去了,琉璃廠的各大店鋪毫無動靜,時間一久,連教育總署長都換了兩個了,也再沒人追著這件事探查了。

嶽霆倒是沒有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