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 艱難抉擇 第三章 西南之戰(第4/4頁)

河丘皇畿和旦雅大營都大為震驚。帝林軍團的斥候部隊頻繁活動,不斷襲擊林家的信使和斥候,這造成了旦雅城和河丘皇畿的情報空白。因為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帝林部隊埋伏,旦雅大本營和河丘皇畿相互之間也缺乏配合默契,於是兩城指揮官都謹慎地把兵緊緊收縮在城內,不敢派兵出戰。

這也是戰爭史上罕見的一幕了,河丘皇畿駐兵馬十二萬,旦雅大本營駐兵二十二萬,但就在這兩座軍事重鎮之間,帝林軍隊的數萬兵馬竟能一連幾天肆無忌憚的橫行屠殺,如入無人之境。讀到這段歷史,後世不知是該贊嘆帝林的膽氣過人,還是該鄙視林家的怯弱如鼠。

加急警報鋪天蓋地的朝河丘總參謀部湧來。因為軍務長老林康在旦雅前線指揮部隊,河丘城內軍事指揮權交給了林文。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將除了擔任林氏家族的總參謀長外,他還是林氏皇家軍事學院的校長,這是一位沉穩老練的將領,素來以穩健沉著而著稱。

此刻,他死盯著墻上的大地圖,眉心的皺紋深深的聚成一個“川”字。在地圖上,靠近東部邊境的城鎮一個接一個地被標上紅色符號,這表明了他們發來了求援訊號。但也有不少村鎮並沒有發來信號。這並不表示他們安然無恙,正相反,這表明全村都被宰的乾乾凈凈,連發警報的都逃不出來。

過了好久,他才回過頭來,望著滿座同樣神情肅穆的參謀官們。

“敵人來勢兇狠,在兩百多裏的國境線上全線出突擊,處處開花。但到底哪一路才是他們的主力所在?他又想幹什麽呢?”

和長官一樣,河丘參謀部的精英同樣在冥思苦想,神色凝重。

對於一般將領來說,分兵的確是大忌,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但帝林不同,他是當代一流的名將,他的許多戰例至今仍是河丘皇家軍事學院學習的經典案例,他對軍隊的掌握和運用絕非一般庸將能比,不可能犯那種愚蠢錯誤的。誰若輕視他,誰就自取滅亡。

經過半個小時的激烈討論,參謀部做出總結:“帝林采用的是分進合擊的多頭蛇戰術。他派出四到五支部隊,每支部隊都在兩三萬人左右,彼此呼應,距離不超過五十裏,旋分旋離,行動迅速。敵人將領間有高度的默契和配合,無論我們攻擊敵人的哪一路兵馬,其他三路兵馬都會撲上來包抄我軍,配合著吃掉我們的兵馬。比如林康長老的追擊部隊本來是想攻擊敵寇哥普拉的部隊,卻不料敵寇沙布羅突然從五十多裏外快速迂回到他背後,導致了我軍大敗。假若我們出動絕對優勢的兵力,那帝林就會遠遠避開,不與我軍交戰。我軍是追不上他們的。從遠東戰爭中的長途奔襲戰例中可以看出,帝林軍團的機動力和戰鬥經驗遠超我軍。”

雖然河丘總參謀部看穿了帝林的戰術,但這並不等於他們能破解。帝林部隊進退神速,出擊如電,一系列動作快的令人目不暇給,而且各支部隊相互掩護,配合默契,忽進忽退,令人眼花撩亂。河丘參謀部連捕捉他們的痕跡都辦不到,更不要談出兵剿滅了。

但林文認為,帝林也有其弱點,雖然這個弱點並不在戰場上。帝林的兵馬精銳,但後繼無力,物資短缺,無法與河丘源源不斷的增援相比。只要林家駐重兵控制住了河丘和旦雅兩個遙相呼應的重鎮,那些外圍的村鎮和城市就留給帝林折騰吧,看他有多少精力。他折騰的越久,留下的線索和痕跡就越多,就越疲憊,將來收拾他就越容易。

林文總參謀長向長老作報告:“宗家殿下,帝林將寶貴的戰力浪費在毫無軍事價值的平民和城鎮上,這種瘋狂的沖殺不可能長期持續的,除非他們擁有無限的物資和精力。敵人以戰略力量來執行戰術任務,目的就是激怒我軍出動,動搖我軍不動如山的優勢。總參謀部建議,目前來說,為確保皇畿安全,我軍主力不宜輕動,應以密集的強力斥候部隊與敵人頻繁接戰,查探敵人動態為主。”

但這提議被林睿否決了:“參謀長閣下,你的建議恕長老會無法苟同。敵人在整個東部邊境燒殺擄掠,屠戮我們的國民,焚燒我們的城市和鄉鎮,我們坐擁三十萬大軍卻只能旁觀坐視。這樣的事,長老會無法向國民交代。”

帝林軍團如此肆無忌憚的燒殺掠奪,林家政府迫切需要一場勝利,滿懷仇恨的河丘子民渴望一場痛快淋漓的勝利來疏解他們心頭的怒火——否則的話,這股怒火就要沖著挑起戰爭的河丘政府燒過去了。

“民間的情緒十分糟糕。聯合商會已經提出嚴正抗議,他們說這種狀況再繼續,他們將拒絕納稅和撤離河丘。”

林睿的表情嚴肅中帶著憤怒:“兩百多年來,帝國的領土從未受到外來攻擊,我們的子民沐浴了兩百年的和平陽光,他們相信自己是得到保護的。比起戰爭不斷的紫川家和流風家,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豪感,但就在這幾天,林氏家族用兩百年時間打造的自豪感被擊了個粉碎!總參謀長閣下,我命令你制定更加積極的計劃,尋覓入侵敵寇的蹤跡並消滅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