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 艱難抉擇 第七章 遠東出軍(第4/7頁)

但這種做法騙不了人。民眾心裏都是雪亮,大家都說,若寧殿下還健在,只需安排一次公開集會讓她亮相說話就好,謠言自然不攻自破了。這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做法,監察廳卻不敢采用,而是脅迫一群名人去搞什麽探望,這分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監察廳做賊心虛,這反倒證明了檄文的真實性。

監察廳采取種種措施,下令禁止檄文的傳播。他們派出了無數的密探遍布民間,偷聽老百姓的談話,在道上設立盤查站、張榜恐嚇,在城市裏豎起了密密麻麻的絞刑架,處決敢私下議論的百姓。但這些措施就像用一個小調羹澆水來撲滅森林大火一般,完全無濟於事。從瓦倫一直到旦雅,從帝都到藍城,從瓦涅河到朗滄江,遍布城鄉,大大小小的城鎮和鄉村,幾乎在每個城市的街上、墻上、路燈柱子上、大門邊,到處都貼出了蓋有紫川家國璽的檄文。盡管憲兵們每天都撕,但到了第二天早上,無數的傳單和檄文又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竟無人知道它們自何而來。檄文傳播猶如烈火焚野,遍地燎原,無處不在,口口相傳,人人皆知。

一個月後,監察廳不得不承認,在禁止消息傳播這項工作上,他們已經完全失敗了。

“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白廈無奈地報告:“哪怕是最偏僻村野裏的聾子老頭,他都知道我們是叛軍了。現在我們做得再多都是無用功——不,是反作用。我們越是嚴令禁止,老百姓就越是關注此事,傳播得越起勁。殿下,紫川寧能在短短三個星期裏把檄文散布全國各地,這不單單靠老百姓自發的傳播。我們懷疑,在這背後有一些大勢力在組織和推動此事。”

“你是指……”自從知道紫川寧露面,帝林就一直保持著冷冰冰的表情:“遠東統領嗎?”

“遠東統領肯定插手此事了。紫川寧能在瓦倫要塞公開露面,這本身就說明了遠東軍的態度。但是單靠白川的遠東情報局,他們還辦不到這麽幹凈俐落,讓我們連追查都辦不到——殿下,不是我們狂妄,就遠東情報局那夥從頭到腳的菜鳥,他們的本事頂多也就是打探下農貿市場的白菜價格罷了。而且遠東情報局的活動範圍也只局限在東南地區,對於西北和西南,他們鞭長莫及。流風霜、明輝、林家還有元老會,這幾夥勢力裏肯定有人在暗中幫紫川寧傳播這個消息。只是具體是誰幹的,誰在暗中跟我們作對,我們還在抓緊追查……”

“沒必要查了。”帝林望著窗外的藍天,聲音淡淡的:“查出來也沒意義了。”他苦澀的說:“我早知道有這麽一天了:天下皆我敵。準備開戰吧!”

紫川寧的檄文不但在民間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和反響,也在政壇和軍界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繼巴特利之後,靠近遠東瓦倫要塞出口的達瑪行省第二個給世人做出了光輝的榜樣,行省總督和省長發動兵變,消滅了監察廳駐當地的憲兵,公開宣稱投靠遠東的紫川寧。

凱格行省第三個易幟,宣布脫離監察廳,回歸紫川皇權。

就像推倒了一塊多米諾骨牌,監察廳一直擔心的連鎖反應終於發生了。東北地區的比特、安卡拉等東北三省公開易幟。在當年的抗魔族戰爭中,這三省本來就是由遠東軍光復的。雖然當年紫川參星撤換了他們的總督和省長,但在這幾省裏,很多地方官員都是由原來的遠東軍官擔當的,紫川秀的命令對他們是有相當影響力的。

在那些暫時還沒易幟的東南行省裏,形勢在繼續惡化。十七個行省的監察廳派駐機關都報告,形勢變得相當惡劣。他們無法控制局勢了,監察官和憲兵們都不敢穿著制服離開營地。不但老百姓對憲兵和檢察官充滿了敵意,連各地的政府和駐軍,本來在事變後就對監察廳一直唯命是聽,現在也變得態度曖昧起來。

十一個行省的派駐監察官都向帝都緊急求援,請求給他們轄區增加憲兵部隊。因為駐軍和政府都出現了原因不明的異常動向,他們懷疑,對方跟遠東軍有勾結。若不能盡快增加憲兵部隊的數量,不足於震懾當地政府和駐軍。

負責鎮壓巴特利叛亂的今西統領發回求援訊息。自從紫川寧發布檄文以後,周邊數省接連不斷的反正,甚至就連討伐軍大本營的奧斯行省也出現了波動,接連不停地受到不明身份武裝的襲擊。今西懇求派遣有力部隊來維持自己後路,聲稱:“現在奧斯省軍已經靠不住了,不能放心把糧倉交給他們防守。”另外,他麾下部隊的士氣也一落千丈,戰力衰弱驚人,若無新部隊加入,他實在沒有信心繼續進攻。

但是,這些求援報告都被帝林否決了。並非他認為這些報告不重要,而是無奈,他實在抽不出兵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