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隕落(下)

其實,理論和教義,嚴格的來說,是沒有什麽真假高低之分的,只要抓住人類的弱點和需要就可。

肉體脆弱生命短暫,是人類的弱點,渴望永生不朽又是人類的需求,如果結合了一些人性,並且在自我體系內能夠自圓其說,就已經是不朽的理論了。

教義也許對智者來說,對強者來說,不過是虛假的欺騙而已,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在世必須尋找人生意義,死後必想獲得不朽——而沒有辦法靠自己力量的來獲得這些。

安尼恩的教義,一方面就是說,人類的生命短暫如秋葉,因此何必為生死和殺戮悲傷呢?另一方面,強調責任,活著時為自己的凡塵責任和宗教責任而戰鬥,死時更是虔誠的回歸神。

一個凡人,如果在一百年內,是可以沒有信仰而活著,因為肉體上的感官就已經可以讓他覺得有存活的意義了,但是如果能夠活一千年一萬年,那沒有信仰的生命遲早會崩潰——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安尼恩才強調責任,這是維持高等生命的心靈基石(我在這裏的確認為,一個人沒有信仰,是不可能存活千年,無論是信仰科技也要,善良也好,公德也好,神也好,假如人類的生命延長,那未來必是信仰社會)

安尼恩的“責任說”維護了凡世統治的秩序,又強調了“戰鬥靈性說”,那已經具備推廣的基礎,這也足夠了。

當然,日後神學家,更是把這粗鄙的理論進行完善,升華到了進化論與聖靈論的高度,認為整個世界都是優勝劣汰的世界,而無論是任何一種生命,都要強調奮鬥和戰鬥來獲得生存與發展,從更高層次上說。

每個人都必須通過不斷晉升來不斷靠近神,所以戰神安尼恩,代表的是無上聖靈的靈光,從而超脫了戰爭難以避免的殺戮感……當然,這是以後的事情了。

在現在,還殘余著部落制的王國,某種程度上,的確太脆弱了。首都屠殺滅絕的消息過後,諸侯聯軍頓時為之分裂,六萬大軍分崩離析,王室軍隊雖然是哀兵,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他們的命運已經注定。

大軍戰敗,王者被斬殺,整個王國已經分崩離析,而占領者的大軍在這片土地上生殺予奪。

按照神的旨意,獲得大勝的伊巴尼立刻登基稱王。成為了杜茲斯王國的第一任王者。當然,帶著二萬軍隊的瑞恩斯坦,其實力幾乎可以與王國分庭抗禮。因此經過激烈的討論和爭辯,瑞恩斯坦獲得了登陸時的半島的全部領土——這些領土加起來,面積足有3萬平方公裏,瑞恩斯坦把這個半島取名為“特尼亞島”,在這基礎上建立“特尼亞郡公爵領”,並且獲得5萬奴隸,當然,公爵有權賜予他的部下領地和爵位,只需要從他的領地內分出土地就可,這些貴族同樣受到王國承認。

而原來的圖吉坦王國其它領地。首先是王室領地全部歸於伊巴尼所有,幸存下來的王室部民這時除了一支逃亡外,其它的都已經株連而盡,戰爭中有功的騎士甚至士兵都一一獎勵,冊封爵位和土地,至於其它的部落民,按照勢力大小和歸順程度一一冊封為貴族,但是那些堅決不肯臣服和改信的部落,立刻殺光。

這樣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年二年的事情。不過伊巴尼此時已經熟練於政治和軍事,對這樣的事情一一處置,並不會有什麽大問題,唯是多點時間而已。

在戰爭中建有功勞的普利卡,也晉升為男爵,授領一百五十平方公裏(以前的爵士莊園就被沒收了),不過他卻現選擇了在特尼亞郡的郡內,而等於是獲庇於瑞恩斯坦公爵。

在王國中,血風腥雨在不斷延續著,但是在特尼亞郡,本來地廣人稀,所以也沒有什麽政治和宗教可言,瑞恩斯坦公爵也沒有介入現在的王國內政——這不但沒有意義,而且還會引起沖突。

所以,現在就是內政的時間了。

半島,有一些低山,但是大部分是平原,經過考察,在半島上發覺了四處優秀的天然港口,而其中一個港口連同附近的領地,就是普利卡的“弗卡比男爵領”,這是一處優良的河流沖積平原。

普利卡帶領著他的族人,已經獲得的500奴隸,正在努力的工作著,首先就是焚燒出一大片平原,然後就在肥沃的土地上,選擇有著河流的地區建立木柵欄,這些木柵欄都是樹木,雨水一下的話,甚至會長出枝葉來普利卡的族人有2500人,再加上奴隸,合起來有3000人,他們忙碌的建造木屋,遠一點的海邊,是用連樹皮也沒有錄的粗木釘壘一下,就形成了簡陋碼頭,只能停泊幾條漁船,這些船現在就是食物的部分來源。

而在木柵欄內,土地上已經引入了水,並且種上了莊稼,普利卡對此非常滿意,現在種下,到了秋天,還可以獲得收獲,那就可以度過今年的困難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