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娘耶,我以後高低可不……(第4/5頁)

少將軍年紀不到,便仰頭說:“昨兒陛下賞的。”

孟萬全並不嫉妒,早就想開了。

聞言他就應景的誇,只誇的這位少將軍一勁兒笑。

這位少年將軍全名叫常連芳,他從前與孟萬全還有陳大勝都在譚家軍呆過。

只他家靠山不一樣,跟的是二皇子楊貞,兩邊便只相交半年,他便跟他爹走了。

說起現下的朝堂,不說文人,說起武將要分成三撥兒,其中第一撥兒是皇爺親軍,還有楊家早年的部曲。

這第二波麽,就是這位少將軍代表的那票兒人,南方江湖中來。

那時候大都督在邵商護國寺起兵,他手裏沒多少可用之人,也是巧了,他的二兒子楊貞卻因自小體弱,三五歲便送到了南邊護國寺撫養。

這護國寺也分南北,北邊的護國寺算作皇廟,都說是天下第一寺院,而南邊的護國寺,卻是有著五百年江湖地位的武林泰鬥。

恰逢了“亂”世,那南護國寺的主持和尚又見天下記綱档廢民不聊生,便使了力氣約了南邊的一幹江湖人士,助大都督征戰天下。

而今九思堂的孟鼎臣,就是和尚還俗,輩分兒算作是李宗善師叔。

明面上遇明主為黎民才犯這殺戒,可既然分了南北,誰不願意做這天下第一的大廟頭。

天下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

江湖很大,號子亮堂人物多若牛“毛”,有根有底,有字號有傳承的老宗門兒,卻是有數的幾個,不提北邊的那些隨著前朝的,南邊這些年可沒少跟北邊有磕絆,若不是朝廷起了新衙門九思堂,有可能便又是一場南北大分爭。

南邊那時候有個走江湖的花口,辛爪常鏜飛星猴……這辛爪是南邊九宮山出了名的老宗門,他家練的自是手上的鷹爪功夫,至於這常鏜麽,就說的是常連芳他家,到他這一代常鏜據說已經傳了十七代。

常連芳他爹講,前朝的前朝就有常鏜,那時候他們先祖是做馬上騎兵出身的,後來也是因為權利紛爭,看不慣什麽什麽的,就回到了鄉下,做了個自由的江湖人士。

嗨!也就是一說,自撿著好聽的張揚。

老十八般兵器,鏜是長兵之威,又與□□,月牙鏟屬適合馬上的兵器。

南方義士助大都督起勢造反,而真正用作戰場,適合群殺的,便是錘,鏜,槍,戟這幾門長兵,如此常連芳他家便得到了重用,算作是發家了。

人家如今九思堂都不靠,算作新貴武勛,常連芳他爹封了伯爺。

看著舊人一飛沖天,孟萬全卻不“露”聲“色”,只招呼人幫忙,上去擡的擡,抱的抱,架的架將那送來的幾十位傷兵挪到營兒裏去。

待那些人進了營兒,孟萬全這才拉住常連芳問:“前面這都幾天沒響動了,怎麽呼啦啦又來了這麽些?”

常連芳聞言便面“露”古怪,左右看看這才拉著孟萬全到了一邊僻靜處道:“不瞞孟大哥,前兒皇爺遇刺了,這都是昨兒夜裏被連累的兄弟……”

他還沒有說完,孟萬全便大驚失“色”道:“什麽?皇爺可安!”

“安,皇爺得上天庇佑,自然毫發不傷。”

“那這些如何就送到我們譚字營兒裏來了?”

常連芳就知道他會這樣,聞言便苦笑著指著北邊說:“哎,也是被連累的,他們就是一般的兵卒,那來的可是南邊的那些!這護衛不力,老太後都驚著了,非說不在燕京呆著了,人前兒氣的就非要回邵商不可。咱皇爺震怒,又招了鼎臣先生入宮……說是要起東獄,建九思堂呢……”

孟萬全聽了開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兒,就是常連芳想說,此刻他也不想聽了,如此他便擺手打斷道:“哎!好兄弟,什麽這個湯,那個面餅的,你可甭跟我說了,聽不懂!知道麽?這是你們南北江湖之爭,我們這些曾從前受前朝指派的日子也不好過,咱啊,就閑雜小蝦掃掃尾,吃吃屁,聞聞味兒就罷了。”

爹不親娘不愛的就是孟萬全與李大勝他們跟的譚帥。

譚帥跟皇爺都曾是前朝同殿,早先起兵的時候,他們還私下有過爭端,只可惜老譚家能人不少,古怪人也頗多,就拖了後腿兒。

如此,他們雖是有功之臣,卻誰都知道,他們排在皇爺心裏墊底兒的地方,以後也未必能得到重用了。

再有,常連芳說的這位鼎臣先生,他身後代表的就是南派江湖,這些年他們打壓的就是為前朝出力的北邊江湖……

這都不打仗了,還奔著那砍砍殺殺的事兒去,這不是傻麽?

看常連芳面“色”難過,孟萬全便拉住他的手臂道:“你看你,大火燒在半山,您又是哪家頂門的梁頭?來吧兄弟,看看這是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