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重回家來,誰也……(第3/5頁)

外面北風呼嘯,她推開窗戶,夜中見外風雪更猛。

又估“摸”下時間,大概如今子時已過,卻依舊想去後院推推磨盤才舒服,如此便尋了陳大勝上次從後山扒的榆樹皮,到後院推磨去了。

總不能白推吧!

老宅後院磨盤的牙口忒好,推到約莫五更天,便細細碎碎掃了七八百斤榆皮面出來。

七茜兒是個會過的,就尋了家裏的豆面摻和進一盆,再將摻和好的榆皮面挖了五六十斤的樣子背背上,她這就預備出門了。

是,大雪當中不到四更天,七茜兒要出去做些積德的事情了。

在上輩子,慶豐城裏有個要飯的老善人叫秋花子。

這秋花子要飯從不用碗,就餓了隨意找個飯鋪門口一坐,大店小鋪面不拘什麽地方,他坐下就有人掏錢兒給他付賬,想吃什麽店家還親自出來問,還要親自出來奉酒夾菜伺候著。

那會子,能伺候秋花子吃一頓膳食就是慶豐城最榮耀的事兒了。

秋花子睡覺,也是隨便找個屋檐就躺,但只要他躺下,身後屋主就肯定就會抱新棉被給他捂著讓他取暖,要是遇到冬日,還會給他燒個篝火,添上一夜柴侍奉著。

就是這樣一個受人尊重的老叫花,他卻害怕給人添麻煩,輕易不受人供養,而在一個深冬,他凍死在舊城的老宅屋外了……

給秋花子送葬那天,多半城慶豐城的人都出來披麻戴孝,七茜兒也是後來才知道這位老人的事兒的。

那天她扶著老太太趕著家裏的大車,一起去了秋花子的家,一見便知秋花子果然家世不凡,他家老宅那真是一處曾毗鄰府學,書香浸染的好宅院。

也是在那時才知,秋花子真姓秋,據說是前朝名門之後,他家敗之前,是老慶豐城中的一秀才,家裏有所私塾,且家資頗厚有城中旺鋪十數間。

慶豐城破後,難民聚攏粥棚,後朝廷的粥棚開不下去,就不斷有人餓死……直至一場風雪滅了更多人的“性”命……而秋花子的事情,就發生在這個階段。

那會兒朝廷都沒了力氣,有點能力的就開始憑良心去救人,大家都出力,有的是力所能及的善人,可像秋花子這樣傾家“蕩”產的善人,卻就這一位。

起初他收留了十數位孤兒,隨著上門求助的人越來越多,秋花子便來者不拒,一直賑濟到他自己也變成了要飯花子。

到最後,這位可敬的老人倒也爽氣,就披著衣裳拿一個碗,跟著家裏的乞丐一起走了……很多人都說這就是個傻子!

見仁見智吧,反正老太太說過,當初她們村子一起逃難出來的,要是遇到秋花子這樣的活菩薩,只給一口飯吃,只要一口,興許能多活百十位了。

老太太那人是摳,可知道秋花子的事兒後,年年冬天都讓七茜兒老城裏去找,要看看老人家身上穿的可暖和,要是沒有過冬棉衣,就扯新布新花給老人從裏到外做新的。

可是這樣的好事,哪又能輪上她們。

一城供養的老善人,他到底是死了,死於寒冬。

送葬那天半城人披麻戴孝,扶靈打幡,擡棺一起走到老城郊外,便遇一個岔路口,又看到一群人,那秋花子的妻兒後代。

七茜兒那天也去送靈,一眼便能分辨出,秋花子的妻兒過的一點都不好,他們斬衰孝衣都可能是借的。

又怕人認出他們是秋花子的後人,這群人便以帕遮面,在路邊哭靈,而哭靈的聲音也不是好的,從上到下竟全家都在罵這個老花子。

葬禮聲勢浩大,一路靈棚接送,親人外人交錯而過,沒人吵沒人鬧,沒人爭辯對錯,更沒人相互指責。

對外人來說,一碗殘羹是條命,對於秋花子後人來說,長輩傾家“蕩”產害的是他們的前程,你想做好人做活菩薩你出家去,你何苦娶妻生子……

老太太說過一句話,別拿沒奈何的事情去講人間道理,這裏面沒有道理可講,各自憑良心做人吧。

七茜兒現在做的就是憑良心的事兒,她有能力了。

雖現在難民散了,她還是想去秋花子家看看,若是那位老人家依舊收留了那麽多孤老,她便出手救濟。

若是沒有,她便自己尋一些孤老,也做個力所能及的善人。

如此,她背著一袋子榆皮面就往房上蹦。

最初這下順暢無比,但想連續蹦跶,卻開始連續踩爛屋瓦,還不是自家的,是人家成先生家的屋瓦。

七茜兒心裏一顫悠,就泄了氣,一慌張便從屋頂咕嚕嚕的滾了下去。

沒關系,再蹦上去就是。

再上再蹦,連著踩爛好幾次,便聽到有人在身後幽幽的說:“大半夜,多大仇?您能在自己家練輕身功夫麽?這是我家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