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永安四年三月末,……(第3/5頁)

老太太點頭:“啊,活了啊!這樣的事兒多了,老從前還就是死了就地埋,可是遷墳的時候呢,再打開棺材~就看那棺材蓋兒被指甲抓的那是,嘖嘖……後來老人話說,人死了別入棺,就放在門板上等閻王老爺判一下。

你若是大善人那~就能再活,你要是確定死了,那也七日上回來瞅瞅子孫後代,那外面的看誰家缺了半扇門板,就知道這家死了人唄,有些老規矩還是很有道理的……”

老太太這話沒說完,院外便有婆子隔著窗戶跟七茜兒說話道:“四“奶”“奶”,陶家二“奶”“奶”打發人去咱院借鍋具呢……”

鍋具這東西若是在鄉下,一般是五百戶的村子最少也得預備三套,每套最少有大鍋兩眼,中鍋三眼,粗瓷碗碟五百個,筷子若幹……簡而言之就是婚喪嫁娶吃大鍋飯的器具。

像是泉後街這地方,有點辦法的人家都會預備一套甚至兩套。

七茜兒好奇便隔著窗戶問婆子:“她家預備上灶了?”

她還以為老陶太太的滿門冤家,就不給她辦了。

那老太太絕的很,知道自己快死了才想起貼補閨女,真就把全家都招惹了。

婆子回話道:“回“奶”“奶”話,她家四爺回來了。”

哦,怪不得了,人家兒子回來了呢,這就得把喪事“操”辦起來了。

要七茜兒說,誰都有理由恨老陶太太,偏有個人不是個東西,便是狀元他娘張氏,從前全家貼補的可都是她兒子。

這會子裝聾作啞的,真讓人看不下去。

若不是人家兒回來,呵呵,張氏才不舍得出來借灶具,他家是兩白事,老三還是橫死外鄉的,這灶具使喚完是要花錢請神婆清理的,那麽大一堆最起碼也得三五貫呢。

老太太頭都沒擡說:“今兒什麽也甭計較了,左鄰右舍,又是從前的交情,咱寬裕就都給她家預備點使著,好歹讓她體面去了。”

七茜兒點點頭,便對窗戶外道:“去找吉祥家領牌子,讓她預備幾石雜糧,鹽,再跟莊子裏打個招呼,這幾日送點春菜,再牽四只羊送去……”

老太太不提醒,七茜兒也忘記了,實在是時間太久,那會子萬念俱灰渾渾噩噩,大勝沒了她也沒錢,那喪事兒甭管遠的近的,一如今日,就連唐家都伸手了。

朝廷賞封的聖旨,那是喪事第七天起靈的時候才到的。

那婆子小跑著去了,老太太就挺難過的說:“那張氏從前我就看她不好,那是心裏住著八個鬼的玩意兒!要說心裏端正的,還是黃氏,就可惜了,她男人跟她老公公一般的沒良心,她也沒生個兒子防身,婆婆更看不上,啥苦的累的都是她們娘母的事兒,老陶太這段時日身上一點沒味兒,我去看的時候,也是人家黃氏伺候著……嘖!看,這一蹬腿……”

這話又沒說完,門子進來隔著窗戶道:“老太太,四“奶”“奶”,陶家四爺在外面跪著呢。”

老太太微楞,便問:“不是報過喪了麽?”

門子語氣有些猶豫道:“小的不知啊,陶四爺來了就跪那了……”

七茜兒想動,老太太就指著她罵道:“你動啥,我去看看,你可不敢出去啊,好嚇到你肚子裏的……”

七茜兒“摸”“摸”肚子,再擡頭老太太已經利落的出去了。

陶繼宗不知道自己怎麽回的燕京,主將胡“亂”指揮,縣尊連夜帶家眷開右城門私逃,剩下他跟哥哥傻,臨時組織了人迎戰,卻不想那坦人一滴血沒流就從右城門進來了。

接著,便是屠城!

漫天火光,滿耳朵都是淒厲的慘叫,滿地屍首,地獄血池子裏泡著左梁關,他就殺紅了眼睛,最後也不知道砍的是什麽。

後來就胳膊沉重的刀都擡不起了,若不是哥哥以身護之,若不是當初離京得貴人的幫助弄到一副上等甲胄,他早就死了。

他把哥哥草草燒了,撿了骨頭背著壇子約了幾個幸存兵卒,一路跟著坦人,數他們的馬,數他們的刀,數他們的營帳數目,等記錄好,他便背著壇子回京。

這一路他渾渾噩噩,也不知疼,也不知餓,反正就稀裏糊塗回來了,的虧……他得貴人相助,出京還得了好馬早早藏在左梁關附近的老廟,這才有了工具回京。

禦前回話,再從燕京趕回家,娘就穿著一套單薄的衣裳,身上蓋個滿是補丁的單子躺在光門板上了。

從此,他就是沒爹沒娘的崽兒了。

大嫂在哭,二嫂看到他眼神一直躲,還抱怨出一堆的委屈,他這才知道妹妹都嫁了。

三嫂抱著三哥的壇子不撒手,而自己那個沒出息的媳“婦”兒,就躲在屋裏不“露”頭。

母親什麽樣子他心裏清楚,他拿全家“婦”孺供養陶文通這個傻子,老太太白疼他一場,他卻只會木頭一般的跪著,竟什麽辦法都想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