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165)這是一個很……(第2/3頁)

團頭行規,凡舉肩挑手提者,頂風冒雪微薄利潤,不得探手下水過油錢。

五蓉腰上那個酒葫蘆就是給他們預備的,若真心感謝,團頭一年可受小販三兩三酒。

五蓉不接發財的話,他們賺錢,賺一千貫對外都是糊口。

就只與這老人見禮,誇贊人家菜好:“呦,您這菜瓜兒可真是不錯,瞧這秧頭兒,是天不亮摘的吧?可都這會兒了,早該賣出去了,您咋還晃悠呢?”

賣菜老宋一喜,立刻抱怨說:“九郎您這話說的,到季節了,誰家菜瓜都一樣,就屬這會子菜瓜好,我今兒又入城晚了,得原樣兒背回去了。”

說完眼巴巴看著霍五蓉,人家霍五蓉聽了就笑,伸手從筐子裏抱了個最小的瓜兒,沒法子,團頭兒不白給消息,這是規矩。

抱著小瓜兒,霍五蓉扭身對街角招呼了一聲,那街邊便跑來一個閑漢,霍五蓉取下腰下竹牌遞給他,吩咐這位道:“蛐蛐,我昨兒路過之西巷子那邊,我看有報喪的,那孝子賢孫就排了半街兒,他家穿長袍的,有厚實的半膘肉,如今正用人支鍋呢,你們趕緊去攬個營生,捎帶掛著老宋叔一道去,就說我說的,老宋家菜“色”新鮮,人也踏實,就給他家放三天瓜兒支鍋用。”

這位一聽便高興,也不用老宋擔擔兒了,就招呼一堆閑人,帶著老宋就去之西巷子打雜賺錢兒去了。

戰“亂”結束沒幾年,街巷街坊都是單門單戶,誰家也沒有全喚親戚,一旦辦事兒,東西好買,可幫忙的人不好找,也不敢隨便找。

若是打著團頭兒旗號去的,這就是德行保證,保證這些人手腳勤快,老實誠懇,至於老宋這菜,買誰的不是買,捎帶送出去的人情。

團頭就是這種四面消息,八面玲瓏的人,也是底層人離不開的撐腰人,可是霍五蓉如何成了這燕京團頭兒裏的九郎呢。

這事兒又得從那一晚開始說了。

前事兒不提,只說這做人的“性”子,真就注定了下半輩子的走向。

那一晚王氏打發了三個庶女出來找吃的,七茜兒上輩子懦弱,不但給人家找了吃食,翻身還讓人把她賣了都不敢反抗。

五蓉,六寧就不一樣,人家跑出來就不預備回去了,又趕巧一陣天降隕石,這三丫頭便被迫分開,上輩子就一輩子誰也沒找到誰。

五蓉那會子是往燕京跑的,她是個姑娘,路上怕出事兒,就死人身上剝了衣裳,扮成男人往裏走。

那會子多難啊,前面攻城殺人,皇帝老子都死了。

燕京城裏是“亂”七八糟,逃荒的,趁機搶劫的,這孩子跟七茜兒一樣,沒吃過飽飯,又瘦又小的就在城外搖晃,都快晃“蕩”的餓死了,那燕京城裏的街巷就開始因腐屍鬧瘟。

成天的死人,四處“亂”成那個樣兒,怎麽辦呢?就總得有人把這些屍首合並了,弄出城焚燒了吧。

那官老爺家的有人管,無依無靠的百姓呢?靠誰?最後只能靠姚春風帶著一杆子大小團頭兒,拉著七八個獨輪子車,挨門挨戶背屍去。

也就是在那一天,霍五蓉餓的都要吃自己了,卻總算看到燕京城裏出來了大活人,她跌跌撞撞趕過去,本想討吃些東西,恰巧就有車輪陷入深坑,她便混入其中,開始跟著姚春風做燕京背屍人。

比起活下去,背屍不可怕的。

只是這背,可是沒人給錢的,就管一頓飯,還是姚春風倒貼的。

屍體是必須要收拾的,不收拾這些,剩下的活人怎麽提起心勁兒重新開始?

所以姚春風成了大團頭,德行在那兒呢,事兒也做到那兒了。

跟著姚春風混的那時候,其實也有上百的團頭兒,為何後來霍五蓉混出來了?

這就要提及另外一件事了,戰爭當中,往往老人先死,繼而孩童,接著便是“婦”孺。

並且,死在“亂”世當中的“婦”孺,猶如在那逃荒路上的河岸邊一樣,通常死的極淒慘,連做人最後的尊嚴都是沒有的。

如今那些男人都逃的找不到了,又有何人去收斂這些女屍?

進了背屍隊兒,也不過十多天的功夫,霍五蓉靠著誠實本分,已經得到了大家夥的承認,輪到最艱難背女屍這當口,眾位團頭就有點不想去了。

沒辦法,團頭兒都在街面混著,那些死了的是街坊裏慣熟的大姑娘小媳“婦”兒,本來人就死的的慘烈,好歹給穿件衣裳吧?

可誰去呢?

這一晚,霍五蓉一咬牙便進了姚老的屋子,也不知道怎麽商議的,那之後起,燕京城裏死狀慘烈的女子,身是霍五蓉洗的,衣是霍五蓉穿的,入土是霍五蓉抱下地的……

這忙忙活活三個月去了,天下安定,陛下總算登基,眾人紛紛松了一口氣,姚老開了香堂收了九個幹兒子,霍五蓉行九,自那時候起,江湖人稱霍九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