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3頁)

如果一個人拿了大部分家產,卻沒給父母養老,那是會被人戳脊梁骨的,一輩子爬不起來的那種。

林福全一聽就急眼了,“那怎麽行?娘要跟著我呀。二弟,我有四個孩子,咱家六口人都會伺候好咱娘的。”

其他人也都勸林滿堂,自古以來父母都是跟長子過活。不能搞特殊……

屋裏爭得不可開交,屋外林曉沖一直不吭聲的李秀琴使了個眼色,李秀琴趁人不注意靠到窗邊。

林曉小聲問,“娘?你沒跟我爹說嗎?”

李秀琴嘆了口氣,“說了。你爹說她跟你親奶奶長得一模一樣。”

接下來的話就不用說了,林曉也知道她爹多想尊敬她奶。

前世,她奶很早就沒了。

爺爺對她爹不好,她外祖帶著她爹進城後,爺爺又想讓她爹拉拔二叔,爹一開始看在爺爺的份上,幫了幾次,可是二叔越來越過分,鬧到後來她爹煩了,將爺爺拉進黑名單,可是她爹每年清明和過年都會特地回趟老家給奶奶燒紙。

現在這個奶奶長得跟她親奶奶一個樣兒,再思及他們一家相貌好像沒什麽變化。搞不好是前世今生,林曉就更沒話說了。至於掉馬什麽的,林曉表示事在人為。大不了就說失憶了。老太太總不能不認親兒子吧?

“欲養而親不在”是這世上最叫人難過的事兒,親兒子想孝順親娘天經地義,李秀琴這個受過後婆婆搓磨的人都心軟了。

她們沒意見,林福全不幹啊。他可是大兒子,老娘就該他來孝順,憑啥跟二弟啊。

林福全被逼急了,抱頭蹲在墻角,賭氣說不分家了,死都不分。

林昌盛掰開揉碎了,將道理翻來覆去講一遍,林老太才答應跟老大過。

不過林老太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撈著。至少林昌盛和林福全答應,讓林滿堂先選田地。

要知道田地與田地是有很大差別的。水田是他們這兒最好的地,幾乎很少有人會賣水田。

他們家一共有三十畝地,上好的水田十畝,每畝能值十兩銀子;十畝沙地,每畝值八兩,十畝坡地,每畝值二兩。

林老太示意兒子選幾畝上好水田。水稻產出高,就算他自己種不了,也可以賃給別人種。同樣的田,佃戶當然願意選水田了。

老太太為二兒子打算得很好,奈何人家不配合。

這三十畝地價值二百兩,林滿堂可以分到六十兩。大家以為他會選擇六畝水田。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林滿堂選了五畝沙地和十畝坡地。

眾人都懵了,他會這麽好心?將所有好地都留給大哥?那他以前為啥總是跟他大哥過不去?

林老太氣不打一處來,“你唬啊。你選那麽多坡地,你吃什麽?一家三口全餓死啊。”

古代稅負高,前世就有學者算過,一人要有三畝好田才能勉強養活自己。

五畝沙地得的那點產出,交完稅,根本就不夠養活他們一家三口。這二兒子往常挺聰明的呀,怎麽今兒竟犯混呢。

林福全木呆呆看著二弟,搓了搓手,一顆心就像泡在熱水裏似的,暖和得不行,二弟一定是怕他生氣,所以才選擇差地,他不能欺負二弟,於是也跟著一塊勸,“是啊,二弟,你還是再選幾畝水田吧。坡地全是草,長不了莊稼。”

坡地上的樹木都是他和婆娘伺候,他二弟連他們家坡地在哪都不知道,估計二弟圖省事,不想下地,才選的坡地。

要說林福全還真跟林滿堂同一個想法。他確實不想種地,小時候吃夠種田的苦,整天在地裏瞎忙活,累死累活,產出還不高。有那個功夫,他還不如出去做生意呢。隨便賣點啥都比種地來得強。

林滿堂搖頭,一臉誠懇,“大哥,不用了。我打算在坡地上種些果樹。以後全家都有果子吃。”

這古代交通不便,許多水果根本沒辦法運過來,他只能自給自足。他前世種過果樹,知道怎麽才能結出甜果。而且果樹產出不比莊稼少。

眾人一臉石化。

林老太用拐杖敲了敲地面,恨聲罵道,“你以為你是猴啊,只吃果子就行。果子再好,也不能當飯吃。”

林滿堂打定主意,哪怕親娘一再相勸,也不能讓他改變主意。

林老太氣得說不出話,索性隨他去了。

接下來就是分家什及工具,這些不是按照三七分,而是平分。至於碗,是按照人口分的。

至於錢?

林昌盛看向林老太,她移開目光,低低道,“沒錢。錢給老頭子治病花光了。”

這話肯定有假。他二弟節省了一輩子,大侄子一家又是勤快人,這些年攢了不少家底,最近幾年也沒什麽花用,也就是五年前置過兩畝田。怎麽可能這麽快就花光了?

而且他二弟得的是不治之症,二弟親家過來給開了幾副止疼藥,根本花不了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