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5頁)

現在又體驗當初那段艱苦的歲月,渾身上下的骨頭都在叫囂著讓他趕緊罷工。

可他不能不幹,他自家的房子,他要是不幹,明天這些人估計全撂挑子不幹了。

林滿堂躺在床上疼得直叫喚,哼哼唧唧一副可憐樣兒。

林曉心疼他,用小拳頭給他捶背。

李秀琴端著熱水進來,讓林滿堂先泡腳,“累的時候,泡腳能夠緩解疲憊。”

林滿堂將腳泡在熱水裏,才覺得自己活了過來。只是有些可惜,他家沒有浴桶,要不然他全身都能舒坦了。

李秀琴抹了把額頭上的汗,嘆了口氣,“誰不辛苦啊。我都多少年沒做過大鍋飯了。這一天差點沒把我累癱了。”

負責做二十個人的飯菜,光蒸饅頭就得蒸兩鍋。再加上擇菜,炒菜。累得她到最後都拿不起勺子。

也幸好有劉翠花帶著大哥家的大丫二丫幫忙,要不然她真得累趴下。

林曉聽她也累,跑到她身後幫忙捶背,“爹,娘,這房子是為自家蓋的,咱撐過這個月,以後就能舒舒服服住大房子了,還是很劃算的。”

林滿堂和李秀琴對視一眼,齊齊笑出聲。

就這麽持續了一個月。三間大瓦房,六間房子,一間灶房,終於蓋起來了。

上梁這日,林家新房擠滿了人。

前一晚是暖梁,在未建成的新房堂屋正中間位置擺上兩條長凳,再把“中梁”架在萬字糕上,然後中梁兩側分別系上紅綠布條,紅布在大邊,綠布在小邊,一般東為大,西為小,再在中梁的正中間栓一朵紅布紮成的花。

“暖梁”開始,林滿堂點燃鞭炮,在中梁下方點燃芝麻楷以暖梁。

劉金水開始唱誦本地上梁歌。

“文武百官二面站,子孫後代穿朝衣”

“一杯酒來敬梁頭,文拜相來武封侯”

唱完上梁歌,暖梁完成。

正式上梁這日,吉時開始時,林滿堂燃放鞭炮,中梁兩頭栓下的長繩吊住梁住,木匠和瓦匠伴著張金水的吟唱,各提著繩子登梯而上。

中梁提上來後,將它牢牢放在之前就做好的柱頭上。

林滿堂將之前早就準備好的紅點饅頭,糖果,伴著張金水的唱湧灑向底下圍觀群眾。

至此禮成。

李秀琴特地買了二十斤豬肉,兩只公雞,招待前來幫忙的村民。

這一個月來,他們確實費了大力氣,一天三頓飯根本抵不了這份辛苦。

雖然她沒辦法天天大魚大肉,但一次還是可以的。

她做了蘿蔔燉肉、紅燒雜魚、炒時蔬三樣、蘑菇煨雞、酸辣黃瓜、栗子糕、虎皮花生、拌涼粉 、杏仁豆腐、大骨湯整整十個好菜。

這二十人吃得分外滿足,個個都誇李秀琴廚藝好。

上完梁,郝木匠也將家具送過來了,新樣式的櫃子擺進屋,林滿堂終於找回點原來的感覺。

這天中午,采石場那邊送來了幾車條石,十個衙役攆著囚犯押送來的。

這些條石與林滿堂前世在故宮看的一模一樣,磨得平滑齊整,就好似天生就是這麽平坦。

人家大老遠將石頭送來,林滿堂感激萬分,順口留人吃飯。

衙役們就是趕著飯點來的,見主人家上道,自是順手推舟答應了。

十個衙役,十個囚犯,林家自然沒有那麽多食材,便叫了大哥一家過來幫忙。又讓女兒去請村長過來。

村長得知衙役來了,自是在邊上陪著。

衙役們在堂屋喝茶嘮嗑,囚犯們卻在外面費力搬條石,倒也不用擔心他們這些人會跑。

一是這些人手上,腳上都戴著鐐銬。二是能帶出來的囚犯本身所犯罪刑比較短,最長不超過三年。他們只要服完刑就能重新做人,實在沒必要冒險當逃兵,畢竟失敗了,那一輩子就是當軍戶的命。

搬完條石,這些囚犯也不敢進屋,就這麽坐在院子裏的空地處歇息。

家裏突然來這麽多人,林滿堂要陪著,可把李秀琴忙壞了,將大夥支得團團轉。

女兒要去關屠夫家買肉和排骨。

大嫂要去村裏買雞和雞蛋。

大丫二丫要去林家菜地摘黃瓜和豆角。

大吉要去大莊村買兩條鯉魚,大利要去買豆腐。

大吉握著手裏的二十文錢,小臉通紅,他居然也能買東西了。

大利手裏是三文錢,雖然比大哥的少,但是從未買過東西的他,激動之情不比大哥少。

在大人眼中,這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信任,是新奇,是他們即將要成為大人的證明。

其實農村孩子不是沒有幫大人買過東西。但最多也就是去關屠夫家買二兩豬肉,父母還會叮囑一句,“跟關屠夫說,肉錢先欠著,我明天給他。”

村裏孩子真正拿錢買東西的體驗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上回林曉隨手就能掏錢買東西,才會引起大吉四個羨慕非常。